毕节幼专“五强五抓”推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实效

2021-10-13 13:50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毕节幼专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五强五抓”工作机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狠抓组织保障”“强化服务师生,狠抓问题解决”“强化设施建设,狠抓发展基础”“强化大局意识,狠抓帮扶联系”“强化机制建设,狠抓持续推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师生的困难事、烦心事,以“学党史”促“办实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学校把为民办实事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将师生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研究提出校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5项,目前已办结7项,已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8项。

立足师生需求排忧解难,把好事实事办到师生心坎上。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带头走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以上率下、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解决“伙食差”问题。就食堂饭菜质量、价位、服务质量等情况开展调研,收集到师生意见建议30余条,开展食堂价格和卫生专项整治行动。督促质量差、口碑差、价位高的食堂业主进行整改,整改效果获得师生一致好评。二是解决“住宿缺”问题。建成N6学生宿舍,满足3000余名新生住宿需要。为新引进11名高层次人才安排周转房11套,为16名编外人员安排周转房8套,解决新入职教师住宿困难。三是解决“教室少”问题。针对学习阵地不足、教室不够等问题,建成A1教学楼,可供7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使用。四是解决“出行难”问题。针对师生出行交通不便的问题,协调毕节市运输公司在“五一”“国庆”长假及暑假期间安排车辆到学校运送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新建成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学生办理事务提供便利

新建成的图文信息中心,设立独立的报刊及传统文化阅览室,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新建成的第三学生食堂成为了师生的“打卡地”

新建成的A1教学楼,可供7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使用

列出了“民生清单”,更要兑现“幸福账单”。学校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建成N6宿舍楼、A1教学楼、第三学生食堂并已投入使用;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图文信息中心,购置图书2万册,设立独立的报刊及传统文化阅览室,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生阅读需要。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6个,为学生办理事务提供便利条件。这两天,幼专第三学生食堂因为可以吃饭、可以抓娃娃、可以唱歌、可以看书、可以喝奶茶,可以提升幸福感。是老师和学生朋友圈晒的最多的地方,也是师生打卡最多的地方,它靠实力和颜值圈粉无数,已经成为了学校网红食堂,以学生为中心,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党委班子把师生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个人的“履职清单”,把列出的“民生清单”兑现成了师生的“幸福账单”。

组建“圆梦精灵”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赴学校帮扶联系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开展毕节市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毕节幼专“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帮扶联系相关工作,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幼专力量。选派2名同志到帮扶联系点驻村,选派2名同志到毕节市乡村振兴局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帮助提升乡村振兴幼教力量和水平,开展毕节市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各一期,参加培训205人次。组建“圆梦精灵”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赴学校帮扶联系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空巢老人,开展文艺汇演和公益课堂。结对帮扶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中心幼儿园及所属幼教集团,帮助代销金海湖新区岔河镇亦乐村猕猴桃2756斤共计13800余元。

小小排行榜,体现大民生。右面这张图是贵州省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行榜TOP10,教育部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目前已有超过405万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进行了实名评价,聚焦职教对各个地区职业院校的评价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出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分地区排行榜TOP10。在分地区排行榜上,毕节幼专位居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行榜第三。该榜单排行依据为整体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三个指标之和,满意度评价均来自学生对该校环境、生活条件、教学设施等综合情况的真实感受,代表着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更代表了毕节幼专“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的成效,接下来,毕节幼专将以更务实的作风、更奋进的姿态,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做实,以增进民生福祉的实效照亮初心、点亮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