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茅台悦读者——通透的五种模样
一书一世界,一语一天堂。这里是《茅台悦读者》,读书人付婕在贵州茅台向您问好。今天的悦读者,和您分享的文章内容是《通透的五种模样》。
通透是“一种较宽容,较玩世,同时也较温和的态度”。通透,也可视为成熟的一种,随着岁月的增长,曾经那些不可理解、不能原谅的,都随时间和解了;曾经那些纠结不已的、紧攥不放的,都在看开后松手了;曾经那些激烈决绝的、誓撞南墙的,也被经历镀上了一层柔光。通透是“甑以破矣,视之何益”的不纠结不回头。
《后汉书》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叫孟敏的人背着甑在路上行走,不小心失手将甑掉到地上摔碎了,但他一眼都没看,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这一幕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他问孟敏为什么看都不看就走了。孟敏说,都已经摔碎了,再看又有什么用呢?郭林宗觉得他的气度和格局都不一般,劝其四处游学增长见识。十年后,孟敏果真名闻天下,三公一起辟召,都不屈从。
通透是“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的看开和适应。夏丏尊在《生活的艺术》里写过一则关于李叔同的轶事,那时,李叔同在宁波,最早是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夏丏尊见了他说:“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李叔同却道:“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等他打开铺盖,夏丏尊看见他黑且破得不堪的毛巾,忍不住道:“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再到吃饭,有朋友送了几样菜给他,其中一碗非常咸,夏丏尊又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这大概便是活得通透的人,不管身处哪种境地,都积极适应,既看得开,也不矫情,哪怕是凡俗小事,也能体会其间美好。对他们来说,红尘万事皆美善,人间有味是清欢。
通透是回到孩童般的简单纯真。小孩子,清澈明朗又理直气壮,口无遮拦又从心而言,许多成人世界的忧愁烦恼,常常被孩子的一句话就消解了。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智慧,而是因为成人常常忘了如何简单。不得不承认,我们有时候还没有小孩活得通透,这种通透,不是经历带来的成熟,而是回归简单的返璞归真。
通透是哪怕“世人不知余心”我心里安静着。曾有网友问历史学家许倬云,该如何过上一种有力量的生活?有力量,大约也可以理解为思想丰盈不空虚,心有定力不随流。我们之所以会感觉“无力”,常常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想要的太多而又无法都抓住,自然就会无力,焦躁和烦乱。而通透的人,会守住内心的安定,紧紧抓住最重要的那根主心骨,使自己可以在人生之海的狂风巨浪中不翻船。
活得通透,从本质上来说,也许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看得清楚,活得简单;知进退,不纠缠;不与自己较劲,也不与他人较劲;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什么样的年纪,都知道如何安放自己。顺其自然,于细碎的日常中寻得意义,通透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