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国人工培育成功

中国新闻网 | 2020-11-20 22:09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松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于近日在贵阳种植园内出菇。这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

松乳菇组属乳菇属红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药用且美味的乳菇,这其中以松乳菇最为著名,与松露、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国被广泛采食。

于富强介绍,松乳菇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与松树具有专性共生关系。菌根合成是实现人工培育的关键环节。2015年始,研究团队系统进行乳菇菌种收集、培养基优化、菌根合成和共生机制等方面研究。

“我们使用6种松树与4种乳菇进行菌根合成,其中14个组合形成菌根,10个为首次报道,8个组合表现优异,在人工栽培上潜力较大。”于富强称,自2018年4月始,团队陆续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甘肃建立乳菇种植园16个,总面积超过100亩。至2020年11月,在贵阳2个种植园内的多棵树下,松乳菇和红汁乳菇分别出菇,菌根苗移栽至种植园时间仅为两年半。

该结果通过多人现场确认、视频记录、标本留存和微卫星DNA标记验证,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也是3年幼龄林下松乳菇、红汁乳菇培育出菇的首次报道。

于富强透露,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培育不同于香菇等腐生型食用菌的栽培模式,它利用树木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栽、种植园建立和后期管理,来实现人工培育和多年出菇。该模式结合植树造林,在苗木初长成时即开始出菇,此后可连续收获15—50年不等,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改造中不可多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食用方法

1、制成干品;在松乳菇发生量大的季节,将采回来的新鲜松乳菇晒干或者烘干制成干品,除国内销售外,还可远销国外

2、制成盐渍菇;松乳菇是一种美味的野生食用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所以每年大部分收入么都绘制成盐渍菇销售;

松乳菇盐渍腌制方法:先把采摘回来的新鲜松乳菇进行分级,然后用水清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在腌制的容器内撒一层食盐,放5cm厚的松乳菇,松乳菇的菌盖要向下放入容器内,然后再扫一层食盐,再放一层松乳菇,容器装满后用石头压住,促使菇体紧贴,经过五天腌制后,盐渍的松乳菇就会缩小,这时要往容器里继续加鲜菇,撒入适量的食盐,容器装满就可移至阴凉处存放。

3、制成菌油;菌油是食用菌一种特殊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法:把挑选后剩下的幼菇用冷水浸泡,清洗干净,用锅炸干体菇水分,然后倒入茶油,放入适量的桂皮和花椒,找到菌子卷边时起锅,将炸熟的输入么联通茶油一同倒入瓶内,菌油制作完成。

炒菜、炖汤时,加入一些菌油,不但可以增香、激起食欲,还可以防止食物变馊,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