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茶文化系列丨赵川怀——唐代茶饮与茶趣(上)

2021-11-12 17:35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本期主题:唐代茶饮与茶趣(上)

唐代茶道历经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对高度发展与社会安定,为唐代各种茶道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本期领读者:赵川怀  国学老师、茶文化研究者

唐代饮茶兴盛

纵向比较

相对于汉魏来说,唐代茶饮是比较兴盛的。汉魏之时,茶还只是从蜀地向北方传播过程中的地方性饮料。到了唐代,茶饮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饮料了,甚至已经开始向国内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普及甚至传播到国外。

横向比较

如果横向比较,至少在中唐以前,茶的风头完全是被酒盖住的。中唐以后,由于茶圣陆羽等的大力提倡与传播,茶才有了非常高的地位,引得文人雅士们竞相追捧。直到宋代,我们才可以说茶饮的接受度并不逊色于酒。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代文人普遍重视建功立业,所以经常在诗中表达“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想法。

我们今天知道唐诗是一座高峰,但其实是副产品。他们特别渴望上战场杀敌报国。于是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中往往豪情万丈,而豪情万丈怎么能少的了饮酒助兴。

比如:王瀚《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哪怕不是边塞诗,也有大量的饮酒佳作。既是诗仙又是酒仙的李白,他的《将进酒》可以说非常经典。

唐代茶事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朝廷贡茶的出现。因为宫廷大量饮茶,加之茶道、茶宴层出不穷,朝廷对茶叶生产十分重视。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代宗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开始设立官焙(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生产基地),责成湖州、常州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紫笋、阳羡茶和金沙泉水事宜。

诗人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吟唱。每年新荼采摘后,便昼夜兼程送解京城长安,以便在清明宴上享用,即"先荐宗庙,后赐群臣"。唐李郢的诗句"十日王程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这些都刺激了唐代荼的发展。

本期《领读者》为你讲述:唐代茶饮与茶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