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长津湖畔,志愿军一战打出威名!让敌人遭遇“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74年前的今天
1950年12月24日
长津湖战役胜利结束
装备简陋,衣衫单薄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极寒天气下
痛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打出了
“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今天的年轻人,更多是通过文艺作品来了解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2021年、2022年,电影《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先后上映,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透过银幕,志愿军的赤胆忠心和钢铁意志展露无遗,两部电影不仅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紧张的剧情吸引了众多眼球,更因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对英雄的致敬而广受赞誉。
那么,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又是怎样的呢?
1950年11月初,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打响,所谓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野心勃勃,表示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向美军发起猛烈进攻,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主要战役长津湖战役就此打响。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当时,志愿军遭遇了朝鲜半岛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参战的第9兵团是紧急从华东调来的部队,他们还没来得及换上冬装就奔赴了战场,在冰天雪地里志愿军战士们只能用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自己团的雪球充饥。弹药全部靠人力或畜力驮运,而美军士兵们则拥有厚实的御寒衣物、丰富的食物和高度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差距下,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打出了“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志愿军作战资料图
此役,志愿军给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一部以歼灭性打击,共歼敌13900余人,其中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自此以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场战役洗刷了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的耻辱,让新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尊重。美英军事史家认为,中国军人的设伏、纪律和战斗精神都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长津湖战役打开了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大门,迫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视新中国。
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战略上确保了新中国的国土安全不再被觊觎。
今天,在长津湖战役胜利74周年之际,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