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委员刘学文:使文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彰显贵州优秀文化成果丨音乐事业部省两会特别策划《“艺”起黔行——新起点·新征程》
新时代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纵观新时代十年贵州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展现出愈加鲜活、更显生机的发展前景。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事业部2023年省两会特别策划《“艺”起黔行——新起点·新征程》采访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委员、叶辛好花红书院院长、天下贵州人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刘学文。
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事业部采访
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委员刘学文
刘学文在接受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事业部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家乡在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让他感慨万千,特别是贵州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让和他一样在外打拼的贵州人深感自豪和骄傲。在他看来,贵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坚持倡导优秀、摒弃落后,活态传承、突出特色,融入生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对非遗的重视,使之呈现出国际化与时尚化的全新面貌,更是激发出传统文化的新活力,非遗让贵州更加多彩。
“好花红”是布依族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成为惠水县乃至黔南州的一张文化宣传名片,更是贵州民歌代表作之一,为多彩贵州增光添彩。刘学文用“歌曲《好花红》是出现在地图上的一首作品”来形容这首歌对贵州民族艺术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也让刘学文时刻心系这片土地的发展和变化。2020年8月,刘学文回到自己的家乡惠水,在好花红村投资创办叶辛好花红书院和枫香小院两个文化公益项目,身体力行地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的传承和推广。希望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名人文化效应,带动当地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相结合,为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他用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文旅融合,成为政协委员传播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将文化真正赋能乡村振兴,让多彩贵州“繁花似锦”。
谈及到过去一年的收获与对新一年的展望时,刘学文难掩激动之情,他说:“去年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省级领导到叶辛好花红书院进行调研指导工作时,给予的肯定与赞扬,书院在传播民族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和推动书香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佳绩,这份认可是收获也是一种动力。全新的一年,将继续按照传承民族文化的指示精神,开始新的征程。首先,将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布依族传统技艺'枫香染'发展成系列的文创产品,在文创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探索的步伐;其次,将图书与贵州的民族文化、酒文化有机融合,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同时结合文化艺术,开展一系列的高品质文艺活动,让叶辛好花红书院再上新的台阶,还将邀请比如龚琳娜、叶辛、顾久等文化名人走进书院,让民族文化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为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委员,刘学文明白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鞭策,也将紧紧抓住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贵州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独特的内涵,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推动文化大省建设,顺应历史规律、符合新时代新征程要求,使贵州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使文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彰显贵州优秀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