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贵州 | 贵州:深耕林下打造“绿色银行”(一)
寒冷冬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的林地里,种植大户刘赞带着村民拔草刨土,在半湿润的土坑中挖出一个个天麻。在全省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化发展的推动下,龙凤村1000多亩闲置林地变成如今的天麻种植基地。
林下种植、林下采摘、林下养殖、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森林面积达1.66亿亩,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全省各地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广袤的森林资源被有效盘活,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林草产业总产值3670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年任务4350亿元的84.4%。
走进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四十八寨野生九制黄精晒场,一个个盛满黑褐色黄精的簸箕排列整齐,浓浓的中药材香味扑鼻。该作坊的黄精产品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市场,今年仅线上销售额就已超过150万元。
黄精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等功效。今年,四十八寨九制黄精制作坊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50多户群众种植林下黄精,共收购4万多斤新鲜黄精,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近年来,天柱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林下经济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全县1.6万人从事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综合总产值达10亿元。
我省林下经济涵盖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产业模式,成功打造了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森林康养人家等各类经营载体。(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