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红色贵阳 | 位于贵阳城中的这座宅院,你应该去看看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笔街,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原是贵阳地方望族高家六代相袭的深宅大院,过去的贵阳人,习惯把这里称作大坝子“高家花园”,就是这么一座封建地主的大宅院,成为了中共贵州地方党组织创建和发展的策源地,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站。
从本期开始,《不忘初心·红色贵阳》推出特别专栏——中共省工委旧址的那些事。本节目由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联合推出。
革命英烈播火种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省内外一些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就在黔北、黔西南、黔西北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冬,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贵州毕节人林青和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回到家乡的缪正元,宣传抗日救亡,发展党员,创建党组织。1934年1月,中共毕节党支部成立,林青任书记。
图左为林青 图右为缪正元
1934年夏,中共毕节支部从毕节转移到贵阳,外地亦有个别共产党员到来,他们以高家花园及其它数处为活动点,着手建立党的组织。随着革命力量的不断发展与汇合,在没有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前,为了拓展贵州的革命运动,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等人商议,于1934年9月组成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
成立“九人工委”的会议就是在高家花园召开的。
“九人工委”的任务是:寻找上级党组织,发展革命力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尽快在一些学校中建立党的支部或小组。林青、秦天真、邓止戈在贵阳发展的共产党员,第一批是徐健生、孟昭仁、李策、高言志、黄大陆。到1934年底,已在贵州省立第一中学、省立高级中学、省立师范学校、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建立起支部。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当时,得知红军到黔北的消息后,林青只身从黔南赶往遵义寻找上级党组织。经原在上海的同牢难友,此时担任红军一军团的地方工作部部长吴亮平的引荐,在遵义城北一间普通的民房里,林青见到了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林青向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及活动情况。
李维汉代表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工委),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三人组成,林青任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中共早期领导人 李维汉
这是中国革命处于低谷时期,党中央在长征途中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级地方党组织。省工委建立后,高家花园成为了省工委的秘密机关。其间的怡怡楼和楼外楼,作为历史的见证,镌刻了众多革命者的印迹。同年3月,因工作需要,省工委决定增补刘茂隆(刘雪苇)为省工委委员。
从此,黔中大地的革命活动在省工委的领导下,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