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头缝里蹦出的冯唐
大学时从朋友那里借来冯唐的书,躺到床上就放在床头,通勤途中就塞进书包,折腾了1个多礼拜才在一个发烧卧床的周末百无聊赖的翻开。翻开便手不释卷一发不可收拾。这本“别人的故事”直奔“共鸣”咄咄逼来,几番承折转合便将我那份轻狂无知打落马下。跟随情节、场景、细节、对话而得到的震撼、引发的思考,不比任何一本杂谈论著来的轻薄,并且更加生动、难忘。《万物生长》其实就是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呓语,不管不顾的说出来,要的是个自以为是的爽劲儿。却还真有人附和称是,于是偏执得更加理直气壮。
冯唐名头颇多,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又跑美国拿了MBA,却在麦肯锡做咨询师。用李敬泽的评价,是所谓“文坛外高手”。冯唐是成功的,但他对于成功的定义又有些不同,他定义的成功是内心恬静地用好自己这块材料,或有用或无用,本一不二。看似无理,但却是真实的表达。
北京三部曲包含《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三部长篇小说,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
冯唐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并通过塑造一群流氓的群像,还原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点,透过一个少年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冯唐怎么那能么敏锐,难道是学医的缘故,像手术刀一样,一下精准地解剖到了女孩儿心理最根本的地方。
我看到一句属于成年人的句子:——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忘掉或者当作公理好了。
胡赳赳说:“冯唐的贫嘴三流,叙述二流,但每每关键时候的意象一流,至于文字魅力,绝对独步天下。”读冯唐的文字,突然想到王朔,想到王小波,都那么真实地在制造生活,都在拿自己开涮,自嘲一番,但并不彻底,因为这种自嘲的背后是自尊。只是冯唐的不羁背后还透着一颗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