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茂县 | 蜀源蚕陵,文旅叠溪

四川学习平台 | 2021-07-13 10:32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州茂县叠溪镇又名蚕陵镇,历史文化悠久,据众多文献考证,其历史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其间历朝历代在古蚕陵都有历史文化遗迹流传,其中尤其以唐太宗时期的摩崖石刻和樊梨花“点将台”最为有名。

根据历史流传,蜀人祖先“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最早居住岷山石室中(今四川茂县北的叠溪)。在西周末与东周初,蜀中蚕丛(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730年)以蚕桑兴邦,建立了蜀国,使这个以牧为生的游牧民族——羌族的大部分人定居下来,跨入了农耕时代。汉曾于此置蚕陵县,五代十国及两宋时更名为蚕陵郡。

明初在蚕陵置千户所,清咸丰时期为“蚕陵重镇”。在历史长河中,叠溪一直带着“蚕丛文化”“古羌文化”的光辉而流传于华夏史册之中,其自身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羌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叠溪又因1933年“叠溪大地震”而闻名中外,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享有“中国的庞贝”之称。“叠溪大地震”造就了“叠溪上下海子”“富贵山”“神龟回游”“乱石古城公园”“偷油洞”等地震遗址景观;同时拥有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朝古迹“点将台”和“摩岩石刻”,且较完整地保存了“蚕陵重镇”和“古城墙”遗址。(作者:中共茂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