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社区上坝自然寨
上坝寨是一个拥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土家族寨子,隶属德江县楠杆乡兴隆社区,距县城47公里,现有居民44户,共218人,以姓杨为主。
上坝的杨姓村民,坚信自己是北宋杨家将的后人。上坝人的这份族源自信,源自于一本厚厚的、封皮发黑纸页泛黄的族谱。族谱上明确记载杨氏祖先从江西一路而来的迁徙历史,以及他们定居钟鼓山下之后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杨氏后人格外珍惜,小心珍藏。
如今,这本珍贵的族谱,由杨氏后人杨再奇来负责保管。杨再奇对族谱的保管之责,自然是承袭自他的父亲。上坝杨氏族谱为什么由杨再奇一家代代保管?这个问题,无明确历史考证,但上坝人大多认同这与镇风桥有关。
去上坝,在入寨路口会经过一座古老的木桥,村民们称之为镇风桥。经过漫长岁月变迁,关于这座木桥来历的传说衍生出了诸多版本,但是其核心要义均聚焦于为纪念上坝第一代祖公杨都姜(也就是北宋名将杨文广之孙)而修建此桥。据传,镇风桥建成当日,杨再奇的祖父出生,为纪念此桥修成,族人便为其取名杨修。
镇风桥是上坝寨的建筑地标,也是杨家人的记忆地标。经历百年风雨的镇风桥,如今桥梁、桥柱依旧挺拔牢固,默默见证着杨家后人在这里生活、繁衍,一代又一代。
钟鼓山也是上坝寨的重要地标。上坝寨背靠钟鼓山,形成良好的天然屏障。相传三百年前,村民为抵御强盗及土匪的入侵,在钟鼓山山顶修建营盘,直径约50米,周长约157米。随着时间的推移,营盘早已废弃,但是,除了木质构件腐朽消失外,石头垒砌的营盘依然清晰可见。
营盘废弃了,但是武将的防御意识仍在一代代杨家后人的血脉中流淌。上坝寨呈“王”字型布局,村落内自西向东形成一条主要巷道,贯穿整个村落。房屋依山势从低到高,沿着主要巷道层递而建,向钟鼓山的两边分列前进,呈组团状,犹如一个整齐的布兵阵形。房屋大部分为土家族传统木质结构,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传统建筑风貌,体现出极强的防御功能。
在上坝寨,传承上百年的,不仅有镇风桥、传统民居等物质遗产,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说起上坝的特色饮食,首推的就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熬熬茶。
非遗项目
熬熬茶又被称为油茶,是一种似茶饮汤之类的小吃,香、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传统土家族人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同时,喝熬熬茶又是土家族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族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熬熬茶款待。2015年,德江“土家熬熬茶”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