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这个汉字为何从种植庄稼演化为琴棋书画?

撰文:一凡 | 2025-10-02 20:59

说到“艺”,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唱歌跳舞写写画画,可是,最初的“艺”并不是这个意思,不信你看“艺”的甲骨文(图1),所表现的是一个人正在认真地整理稻秧。

图1:“艺”的甲骨文

《诗经》有云:“自昔何为,我艺黍稷”,这里的“艺”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不过,“艺”还不同于普通的种庄稼,而是在选苗育种,相当于今天的农科所选苗育种专家。

图2

“艺”还有另外一种写法,所刻画的,就是一个正在优选种苗的人(图2)!还有更细致的,连作物的种子都刻画出来了(图3)。

图3

无论是种庄稼还是选苗育种,对远古时代的先民来说,都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大事。

中国自古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在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一众科学家努力下,中国的水稻栽培、育种及产量,在国际上仍然是遥遥领先,我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18%的人口,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从事“艺”这项伟大工作的农业科学家。

综上所述,“艺”(藝)的造字本义就是庄稼的种植栽培优化技术。

图4:“艺”的石鼓文

“艺”的石鼓文(图4)和甲骨文不同,左边多了“木”和“土”两个元素,这说明至少在春秋时期“艺”的范围已经扩大,除了培植庄稼,还扩大到培育树木和土壤,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园艺”。

“艺”这种古代高科技,怎么会从种植庄稼演化为琴棋书画的呢?这要从“艺”的引申义开始说起。

“艺”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属于“高科技”领域,所以,从事“艺”的人也就非同寻常,因此,“艺”的意思又延伸为“超常的技术或特长”,如儒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进而又延伸为“具有超常技术或特长的人”,如艺术家。

 “艺”的义项范围在不断扩大,所以,写法上也不断地增加笔画部件,到了秦统一的小篆(图5),写法层层加码,上部增加了“草字头”,说明育苗的本质没有变,下部加了个“云”形构件,这引起了后人的一些揣测,诸如认为是表示天上的云雨滋润植物助其栽种培植,或者认为“云”是耕耘的“耘”的省写,同样也是助其栽种培植之意。

图5:秦统一的小篆“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作为“种植庄稼”的本义渐渐淡化,而“具备超常的技术或特长的人”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只有我们今天说的“园艺”等少数词语还保留了艺的本义。

中国人爱种地,这好像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没办法,这种偏好来自于祖先的血脉传承,这说明中国人是不忘本的。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只要稍一唤醒,种地的基因就会满血复活,就像现代都市里的许多高人,总想着要回归诗酒田园一样,谁没有一个关于“耕耘树艺”的梦想呢?

图6:“艺”的字体演化

“艺(藝)”的繁体字结构很复杂,而简体字的“艺”(图7)结构简单,这种结构是怎么来的呢?你只要看看它的草书结构(图8)就知道了!

图7:简体字的“艺”

图8:草书结构的“艺”

1952年,新中国成立了“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系统研究汉字简化方案。其中,草书楷化是汉字简化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利用草书笔画简洁特点,结合楷书清晰性,将群众熟悉的草书字的笔形改用楷书写法,有效减少字符笔画。该方法在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被列为八种简化字方法之一 。

“艺”字就是草书楷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