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
10月13日,记者从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全省于5月1日入汛,10月10日出汛。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防暴雨、战洪涝、抗大旱、保民生,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与前五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户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65.6%、81.5%、52.9%,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全省气候异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交替发生,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今年汛情旱情灾情特点表现为:一是全省降雨量总体偏少、点强面弱。全省平均降雨量902.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6.4%。其中,汛期全省出现暴雨7863站次、大暴雨1059站次、特大暴雨34站次。二是汛期部分中小河流涨水猛、个别城区内涝重。习水县古蔺河、金沙县西洛河、平塘县京舟河等25条河流发生31站次超警戒水位洪水、7站次超保证水位洪水。贵阳市城区“6·18”共有35处道路严重积水,9个小区地下停车场被淹,地铁1号线喷水池站A口雨水倒灌。三是全省江河来水偏少、春旱重。全省江河径流量538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成。其中3月下旬,全省有350条溪河断流,590座水库水电站低于死水位,因旱需救助人口76.29万人次。四是受灾范围广、因灾亡人创低位。全省9个市(州)87个县(市、区)受灾,因灾倒塌房屋77户266间,不同程度损坏房屋4.39万户8.8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7.12亿元;未发生群死群伤灾害事件,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为历史第二低位。
汛期虽已结束,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将继续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一是持续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及时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二是持续组织开展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筑牢防灾减灾基础。三是全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四是密切关注墒情旱情发展,统筹做好冬春防旱抗旱工作。五是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干部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