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真水咏真情 ——评三集广播剧《林城之春》

动静原创 | 2024-02-04 09:33

                        

       由贵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宣传部联合录制的三集广播剧《林城之春》已在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的广播频率热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上线播放。中共花溪区委宣传部有一个由来已久的愿望,要把历史文化名人在花溪的故事一一搬上广播电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集广播剧《林城之春》,讲述的是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出访东南亚诸国间隙,来到贵阳花溪小憩五天,并和贵阳市民共度五一节的回忆。周恩来总理毕生为国事奔忙、日理万机。虽然是来贵阳花溪度假,但是他每天的日程依然是排得满满。共和国总理心里装着人民,贵州人民永远铭记这位人民公仆的家国情怀。

       三集广播剧《林城之春》是李俊、游运琦先生的作品,李俊参与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创作的影视剧作家,比起这部宏伟史诗作品迸发的黄钟大吕之响,广播剧《林城之春》只能是情感漫涌的小品之作。但是我们在收听这部散文诗式的广播剧里,依然让我们感到了一代伟人对人民的内心情感和对民族作出贡献人物的慨然高歌。

       周总理一行下午四时许到达花溪西舍宾馆,他立马提出了要到戴安澜将军墓地祭奠。省市领导事先并没有这个安排,都劝说总理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去。可是周恩来却执意前往。戴安澜将军是黄埔三期学员,周恩来是他的老师。戴安澜在入缅作战中果断指挥,重创日军,为中国军人争得了荣耀,赢得了美英将军的高度评价。周恩来一行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戴将军墓地,这里杂草丛生,荒芜不堪。周总理给领导同志们讲述了戴安澜的伟业,特别强调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都值得缅怀。如今,花溪公园里的戴安澜将军墓地庄严肃穆,整洁安静。这都是周总理教导的结果。

       同样,周恩来夜访省政协副主席王家烈的情景也感人至深。红军长征过贵州省时,王家烈系省主席兼黔军总司令。红军夺取黎平县、突破乌江渡、攻克娄山关、解放遵义城、四渡赤水河,黔军溃不成军,红军一路奏凯。王家烈见到周总理深感愧疚,周恩来却大度地说,你打败仗就是帮助我们红军,你是有功劳的。这种外交礼仪式的风趣,给了王家烈一个体面的台阶。这一个奠祭、一个夜访,充分体现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周恩来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心里装着人民。当邓颖超大姐希望到青岩古镇看一看当年的邻居,周恩来嘱托要自费给每个邻居捎带礼物。当他得知在西舍不远要修建一个工人疗养院时,他坚决反对。他说,花溪作为一个风景名胜,一定要保护好,多栽树,他还把贵阳市定位为森林之城。今天贵阳市真正建设成林城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周恩来的远见卓识,也感谢这部广播剧,厘清了"林城"的缘来。

       "五一劳动节",周总理在南厂广场同贵阳市民共度佳节,他深情地说:“贵州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五天之旅,周恩来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永远的留在了黔中大地上。我们可以告慰周总理的是: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正在贵州实现中。

       在收听广播剧《林城之春》时,我们似乎感到了一种充满辩证法的规律,一个历史文化名胜,不仅要有真山真水的美好景致,还要有名人名作的遇合,才能显示出自然风光与文化昌盛融合的魅力。诗情画意,两全其美,才是林城的真情实意。

       陈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