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苟坝会议——伟大转折的延续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大型主题采访团今天来到了苟坝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旧址
1935年3月10日到12日,红军在距离遵义县城近5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苟坝,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遵义会议的议题画上了圆满句号,使中国革命实现生死攸关的转折。
苟坝会议陈列馆
苟坝会议召开之初,是为了讨论是否发动“打鼓新场战斗”的问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红军在遵义地区活动长达三个月,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遵义县委员会、遵义县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权)、赤色工会、农会和工农武装游击队。中共中央在遵义县境内,几乎天天都在召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行动方针。
这是因为猴场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收回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权和指挥权,中央红军的每一个军事行动都须经中央政治局召集有20多人参加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
1935年3月10日1时,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一个“万急”电报建议中央红军改驻打鼓新场的国民党追剿军王家烈纵队(黔军)。
朱德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黔军比国民党中央军好打,打开打鼓新场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
毛泽东早就构思好了把滇军调到贵州腹地来,绕个大圈子把中央红军带出蒋介石大包围圈套小包围圈的绝境,北渡金沙江去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同朱德产生分歧。
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就召集了这次会议,讨论决定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
会议第一天,与会者致赞成进攻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坚决反对,并以“不当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据理力争。张闻天鉴于过去的领导人武断作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表决方式表决,结果将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的职务表决掉了。会议决定由周恩来当晚起草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次日下发。
当晚,周恩来拟好作战命令正准备休息。毛泽东打着马灯,独自来到周恩来住处,说服了周恩来。后又去朱德住处做朱德的工作。
毛泽东当年提着马灯走的小路
第二天一早又继续开会,再议进攻打鼓新场问题。会议又通过激烈争论,在周恩来、朱德支持下,毛泽东说服了大家,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
在讨论进攻打鼓新场问题时,原有的20多人参加中央会议决定军事行动这一领导方式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会后,毛泽东向周恩来建议,成立一个几个人的小组,代表政治局常委统一指挥红军行动。周恩来将毛泽东的建议转达给张闻天,得到了张闻天的支持。
苟坝会议就在这间小屋召开
会议第三天,张闻天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代表政治局常委指挥红军军事行动。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至此,红军在三人小组正确指挥下,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