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传媒力量·桐梓行| 水银河大峡谷景区“三代人”的传承与坚守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 2023-07-13 09:31

顺着滔滔不绝的河流望去,抬头看见的是一棵耸立在悬崖峭壁间的百年古树,根脉顺着崖壁盘踞生长,沧桑的藤蔓缠绕着岁月的痕迹,也见证着水银河“三代人”的发展历程。     

【缘起水银:揭开水银河的神秘面纱】 

“自从我来到水银河,这棵古树便一直在了,我们与它一同生长”。贵州水银河大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娄小星说到,他是陪伴与见证水银河大峡谷景区发展的“第一代人”。

水银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木瓜镇的偏僻峡谷中,二十年前,这里交通闭塞,村民思想保守,经济发展落后。

而一个人的到访,让这一切开始有了改变。

重庆驴友陈素华翻越黄莲乡原始森林来到水银河大峡谷,当看见碧波荡漾的水银河时,他向村长提了一个问题:“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貌、炫美的峡谷风光,为什么不开发漂流项目呢?”

时任村长徐先海通过村里的唯一一台有线电话打给当时的木瓜镇书记吴传铁,随后吴书记便组织专题会议,经集体商议后一行人坐上了绿皮火车到重庆,主动向当地旅行社介绍水银河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为水银河发展争取更多的可能。重庆的旅行社随后组织一批专业人士到水银河现场踏勘,按照国家水质监测标准,经检测水银河的河水达到国家水质二级标准,是可以直接喝的饮用水标准。就此,水银河大峡谷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第一代”水银人的摸索与探险】

娄小星回忆到,一趟重庆之旅仿佛是给水银河的景区建设按下了开始键。漂流开始点燃了村民对脱贫的希望,他们一家一户自发组织漂流,扛着足足12斤重的汽车轮胎的内胎负重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抬至上游,在山壁陡峭、水流澎湃的大峡谷中开辟出一条羊肠小道,路的下方是滔滔激流,上方是隐天蔽日的悬崖绝壁,“人力+轮胎+救生衣+胶鞋+安全帽”的搭配是当地村民经营漂流的土方法。就这样,水银河的漂流业态初见雏形。

除漂流外,村民还开始经营起了农家乐,发展一条龙服务,游客的“吃住行”全由村民包揽。娄小星表示,水银河和游客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当农家乐的床位不够时,游客们从不抱怨,帐篷、簸箕,成为游客的休憩点,即使在长板凳上也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我们重庆人,一个人可以带十个人,三千万重庆游客带来的人流可以让水银河生意永远做不完”,这是重庆游客来到水银河对娄小星说的话。那时的水银河,游客接待量每天500人左右,回头客更是络绎不绝。

【“第二代”水银人的遭遇与重生】

2016年政府引进民营企业,水银河大峡谷景区由四川成都·来也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娄山文化有限公司合资经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经营模式让水银河的发展更加壮大,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水银河工作的王维娟,2016年来到公司先后任职景区客服班长、营销主管、营销经理等职位,她是水银河的“第二代”。

“当水银河发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时,洪水给我们当头一棒”,王维娟痛心回忆。

2020年6月12日晚,木瓜镇突发大暴雨,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来势汹汹,如嗜血猛兽般吞没一切。洪水漫过河堤,淹没道路,灌入沿路商铺内,甚至水位上涨到居民楼二楼,水银河景区内的上游吊桥被冲毁,同时也冲走了景区许多基础设施,水面上漂浮各种物品。

第一次洪水过后,人们得到片刻喘息,准备重振旗鼓修缮时,6月22日,洪水无情地再度席卷水银河,景区内交通阻断、电线杆倒塌,还出现积水和山体滑坡,由于积水过深,车辆无法继续前行,在后续救援中,救援人员只能携带装备徒步进入景区内部,景区工作人员也一刻都不停歇,与当地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共同协作,拼尽全力保护游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022年的洪水席卷水银河景区居民房

据王维娟回忆,“当时真的是满目疮痍,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原始社会”,整个峡谷停水停电,网络阻断,山洪还阻断了她丈夫回家的路。当时她的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奶粉无处可买,便只能熬点白粥勉强给孩子充饥,她整日奔走在酒店工作与家之间,体重从100斤掉到了80斤。 

王维娟说:“想起那段时间我仍然感到后怕,甚至当时产生过卖房离开的想法”。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就王维娟个人而言,自家经营的农家乐也被洪水侵蚀,造成了十几万元的经济损失,景区内损失更是高达几千万元。

接连两次天灾严重挫伤了当地居民建设水银河景区的信心, “但当回想起水银河一路走来的历程时,我们实在难以割舍与水银河的情谊,于是,洪水过后,我们将遗落在洪水中的漂流皮艇一个个地抬回来,想着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尽快处理掉,早日恢复水银河本来的面貌。”王维娟说道。

水银人重建家园

【“第三代”水银河人的坚守与发展】

2019年起,水银河景区由县属国有企业桐梓交旅集团投资、建设、运营,娄乾立于2021年起便分配至景区工作。

“一直以来,对家人陪伴的缺失让我深感愧疚,可当我看见每一位离开的游客脸上依依不舍的表情时,我又倍感欣慰。”2021年娄乾立来水银河工作时,正逢妻子身怀六甲,又遇上七八月旅游旺季,白天黑夜一直奔走在景区工作一线,无法顾及妻子,2023年这样的场景又再度上演,一边是待产的妻子,一边是几万个等待优质服务的游客。

 “一个人的能力是渺小的,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明白生命的意义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实现生命赋值”。于是,娄乾立穿梭在景区各个点上,协调督促着各项工作,面对水银河漂流专业知识不足时,他虚心请教当地前辈,向第一代的水银人寻师问道,只为让游客得到更愉快、更丰富的体验。他笑称,“我不过是站在历代人的肩上,不断总结经验罢了。”他想方设法给游客最好的旅行体验,始终秉持着“二线为一线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一切为游客服务”的工作宗旨。

目前,水银河景区以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为契机,整体对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并对酒店主体和接待中心进行装修,共计投入约6400万元。水银河景区于2019年8月被评为“2019年度游客票选贵州环境最优漂流景区”,2019年12月30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水银河大酒店

水银河大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娄乾立说:“我们在守住根本的同时,也在积极去拓展新思维,开辟新赛道,探寻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我们总在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与景区有效结合起来为游客带来新体验,让游客感受到景区年年不一样,年年有惊喜。”

2023年,景区将声光新技术与景区峡谷风光结合起来,开发夜间漂流项目,游客在悠闲的躺在船上,微风拂来,享受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别致体验。

银河夜漂

娄乾立说:“我们始终牢记我们承担的不仅是一个景区的发展,更是一份社会责任。”作为国企,贵州水银河大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更多地承担着那份不可推辞的社会责任。据娄乾立介绍,公司每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40多个,创收100余万元,间接带动就业780余人,创收1000余万元。

当地村民娄长锦一家便是水银河景区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娄长锦因身体抱恙,外出就业困难,2019年加入水银河大家庭,逐渐培养为景区收漂班长,他妻子甘玉先在发漂点负责发漂工作,儿媳在检票,实现了一家人就业。除了对点帮扶外,贵州水银河大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常开展慈善公益捐赠活动,为当地水银河小学提供资金、文具等支持。

水银河漂流

“三代”水银人以河为家,如今的水银河,游客日接待量从最初的五百人上升到一万多人,水银河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当地人也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发展水银河,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着,像那棵百年古树,耸立在水银河之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十年前,一个个水银河村民在险不可测的峭壁上、隐天蔽日的峡谷中,逢山开路,为水银河漂流业四处奔走;2016年起,越来越多的水银人为发展水银河一直坚守,承担起第二代人的传承与担当;如今,新时代的水银人以河为家,在国企领头团队的指引下,化身一滴滴透亮的银河水,汇入这滔滔不绝的水银河中,激励一代又一代水银人践行使命,勇往直前,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贺冰冰 谭诗协 高青

图片:景区提供 文仁忠 张秋

指导老师:管倩

出品: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

桐梓县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