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七十年 图说新变化: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 为百姓撑起“健康伞”

新闻延长线 | 2019-10-23 18:0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医疗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千家万户。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卫生服务资源十分短缺。

1949年,包括村卫生室在内,贵州的卫生机构数只有65个,卫生机构床位只有705张;到2018年,这两个数据分别增加到了2.81万个和24.56万张。

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群众的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这些改变,温暖着百姓的心田。

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贵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实现村卫生室100%覆盖;100%的县建成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

为补齐医疗卫生人才短板,贵州实施“黔医人才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200名以上优秀医学重点学科人才和医院管理骨干人才,目前已有170名学员顺利结业。把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引”到基层,贵州成立“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建立院士工作站(室)43个、帮扶医院71家。

此外,全面推行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贵州将罹患13种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治。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全覆盖,让23.6万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看病。2016年至2018年底,全省实施41.8万例远程医疗服务,为群众节约费用约3.8亿元。

数据的背后是百姓沉甸甸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