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铜仁万山油茶:绿了山林富了民
近年来,万山区利用本地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和周边油茶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扶持、后续跟踪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大力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走进敖寨乡中华山村竹林苗组的华山种养殖公司油茶基地,站在山头远眺,层层叠叠的油茶树顺着地势蜿蜒伸展开来,青翠油绿、一人多高的油茶树上挂满了如花生米般大小的果实。当前,正值茶园春管的有利时期,基地工人们穿梭其中,对茶苗、茶树进行除草、施肥,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
为了让油茶的成果率和油茶苗的存活率达到预期,春节以来,基地负责人杨秀华就带领着工人吃住在茶园,补苗、剪枝、施肥,忙得不亦乐乎。2011年,杨秀华了解到中华山村有不少的闲置土地,便自凑资金8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300余亩土地进行油茶种植。到2019年,油茶基地开始有了收益,贫瘠的土地再现生机,杨秀华的种养植公司也越做越大。
“预计今年差不多有20万斤左右的产量。因为我们周边有三个大型的油茶加工厂在这里,所以销售没有问题。”华山种养殖有限公司法人杨秀华说。
村里的油茶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繁忙时节,油茶基地一天就有40多个工人在此务工。
敖寨乡两河口村村民刘岩玉笑着介绍:“我们平常的工作就是割草、育肥、打药,等到后期收果子了,就剪枝条,一个月收入都有2000多块钱哩。”
“目前,我们基地带动了周边30多户村民在此就业。为了方便管理,我们还建了一个管理群,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在群里互相讨论。如果说遇到病虫害难题,政府会带专职人员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华山种养殖有限公司法人杨秀华如是说。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秀华的油茶基地发展渐入佳境,杨秀华对未来的规划也越加明晰。杨秀华表示,下一步,他将利用油茶基地,逐步探索“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林下养殖跑山鸡,同时,依托油茶基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品种,了解市场需求、抢抓发展机遇,变传统坐销方式为市场营销方式,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群众到农场来就业,从而实现共同致富。
在下溪乡桂花村田龙油茶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所属的油茶基地内,负责人袁再余正在细心检查油茶挂果和部分茶苗生长情况。看着如今连片的油茶林和多如繁星的油茶幼果,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里曾经竟是一片坡度大、蓄水难、遍地小灌丛的荒坡。
据袁再余介绍:“2016年之前,这里全部都是荒坡,在2016年春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调用油茶苗,人工把这个荒坡全部整出来,栽成一片油茶基地。去年结果是在4000多斤,可能到明年还要翻一番。”
作为土生土长的下溪人,袁再余始终认为,自己富裕不算富裕,只有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才算是真正的富裕。从油茶建设初期到如今的丰果期,袁再余通过劳务聘请解决了当地数十人的长期就业问题。
“在我们基地工作的村民一天收入有120多元,我们希望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强,大家都有钱赚。”田龙油茶种养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再余如是说。
近年来,万山区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据区自然资源局统计,全区已完成油茶种植6.5万亩,挂果面积近2万亩,按每亩单产量250公斤计算,预计今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5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