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冠军故事(二)丨省赛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轨道交通分院——刻苦训练备战技能大赛
“高职组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赛项(高职组)中,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分院代表队获一等奖。
该赛项各环节对标国赛要求,围绕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训平台,以列控中心(TCC)、客专移频柜内设备、继电器为载体,充分展现地面列车运行信号控制逻辑设计和信号传输过程,全面考查参赛选手对设备的调试、应用、系统运行与故障检测,系统设备维护和职业素养等专业技能。
捷报不是偶然,获奖背后是团队拧成绳,是百炼终成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于今年2月组建,团队成员是来自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专业大二学生徐诚莲、吴云梅、周成杰。经历了从校内选拔到赛前冲刺再到省赛赛场角逐,该团队在各个阶段崭露头角。
组建时间短,比赛任务重,是摆在该团队面前最大的挑战。一个多月的备赛时间里,“刻苦训练”成为团队成员的关键词。
从信号系统逻辑设计与配置,到信号控制系统安装部署,再到信号控制系统故障原因分析追查,再到智能监控辅助系统开发等等,竞赛内容包括6个大项12个小项。“这意味着,训练内容既多又杂,训练任务既难又重。”指导老师龚俊维说。
“只有分类分步骤反复练习才能迅速熟悉流程。”于是,指导老师龚俊维、田英带着团队从实操、笔试、电脑制图分类入手,根据大赛规程制定分类分步骤的训练计划,从基础深入难点,各个流程反复调试、查缺补漏,确保每一步操作规范。
翻开团队成员的手机备忘录,一页页轨道设计与应用、配线、做线、焊接、PLC程序等训练难点内容密密麻麻映入眼帘,一个个数据织成一张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知识网。在团队成员周成杰看来,这既是刻苦训练的痕迹,也是赛场取胜的法宝。
熟练了操作流程后,团队成员迅速将线路等问题逐个击破,一遍又一遍完善细节,并在一次次模拟比赛中找到了备赛技巧。“每一捆线头、每一个零件、每一处端口、每一台机器都了如指掌,不仅技能得到提升,信心也是倍增。”周成杰说。
备赛过程中,从指导老师到团队成员都绷紧一根弦,铆足一股劲。“一天训练9到10个小时,早上八点开始练,除去休息时间,晚上练到九点才回寝室休息。”在龚俊维看来,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虽然辛苦,但团队成员在你追我赶中互相比拼,在协作中取长补短,更能促进共同进步,成就更好的赛场表现。
4月15日至4月16日该赛项正式开幕,3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来自全省各所院校共7个参赛代表队同台竞技、一展风采。检查耗材包、工具箱,迅速接通机器并调试,配线、组合电线端口,准确答题……团队三名成员延续赛前训练标准,按照精细分工、高效协作的原则合理分配时间,顺利完成比赛。
“200多根线、400多个线头,交错的线和密密麻麻的端口随时可能出错,但好在我们都及时发现并顺利解决。”对于团队三名成员来说,艰辛的训练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通过这次的省选拔赛,不仅使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还见识了优秀的对手,更为未来的学习进步注入了动力,不断突破自我收获成长。”获奖后,团队三位成员发出一致“获奖心声”。
城乡规划建设分院——日夜学习 实操磨炼
4月16日,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珠宝玉石技能赛圆满结束。赛项中,参赛选手刘棚、陈飘飘、彭峥萌组成的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比赛结束选手与指导老师留影“能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来自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城乡规划建设分院学生刘棚表示,能够和来自全省各学校的优秀选手同场竞技,机会十分难得。自己作为非珠宝玉石相关专业的学生,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和陈飘飘与彭峥萌组成代表队,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实操中磨练成长,收获满满。
“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我们始终相信!”与刘棚同为工程测量专业的陈飘飘与彭峥萌告诉记者,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不仅是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比赛场上大家竞相角逐,使出浑身所学,在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充分展示自我,自己也从中学习和掌握了不少自己所学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加从容、自信的迈入社会,为将来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位同学也十分感谢刘柠菁、陈思如、刘楠等诸位老师在赛前的悉心指导。老师们主动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在实验室中夜以继日的对选手们进行辅导,在失误中思辨,在成功中总结,不放过任何细节。老师们认真、严谨、钻研的教学态度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省赛冠军”已成过去,新的征程已经铺就,在“国赛”中他们奋斗的身影将会更加坚定,面对人生之路将会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