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车治理”:手段多样化,上牌落地后推动秩序规范

贵州交通广播 | 2020-08-13 10:48

随着城市道路的延伸发展,在出行过程中,效率逐渐成为不少交通参与者考虑的因素之一。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小巧的外形、灵活的性能,给大家的出行提供了一种新选择。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少车辆存在着交通违法行为,给安全埋下了隐患。近几年来,贵阳市集中开展了“三车”治理行动。那么,治理的手段有哪些,成效如何呢?

8月9日上午10点,在贵阳市交际处的“三车治理卡点”,云岩交警曹远鸿拦下了一辆准备违反禁令标志直行的电动车。在指出驾驶员存在的违法载人、装载雨伞和违反禁令标志等多项违法行为后,曹远鸿并没有先对驾驶员进行处罚,而是让他仔细阅读旁边的四块展板。一早上,这个“三车治理卡点”就已经教育了数十名驾驶员。

近年来,为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贵阳市交管局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开展对超标电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贵阳市交管局云岩区分局民警曹远鸿说:“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在人行道上骑行等。因为是非机动车,对标线和交通信号灯方面的认识要差一点。以前大家对这个法律不了解,不知道上道路行驶的时候要佩戴安全头盔,也不知道载人有一个规定。通过我们这几年的执法,很多都知道了这个情况,现在这个违法有所减少。”

处罚是一种手段,本质目的是要让超标电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驾驶员意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在这个方面,贵阳交警也是下足了功夫。

曹远鸿介绍,在原来三车治理的过程中,会通过口头教育或者是派发传单的方式进行法律宣传。现在,结合以往的经验,他们还特地增设了案例展板,用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宣传。

“通过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我们不是单纯进行处罚,还要宣传教育,以及展示了很多的展示牌,比较直观的交通事故案例、法律,让他们来观察。以前当事人可能觉得我们处罚告知违法以后就结束了。现在,通过综合处罚教育,驾驶员能深刻了解到,一里面的危害性,二要怎么去纠正错误,三了解到相关法律后以后该怎么做。”

驾驶员王先生和叶先生都因为违法禁令标志被拦了下来。在现场,除了观看展板学习外,他们必须要考试合格才能走。叶先生说:“坦白来讲,有些题目是不懂的,有些标志也有答错的地方,没有学习的话是不懂的。还有这些警示教育,虽然听说过,但是没有那么直观。骑车如果不遵守规则的话,特别是我们这种电动车,受伤的主要是我们。”

据介绍,题库里面是关于超标电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常识。系统会随机给产生违法行为的驾驶员派发题目,当答题结果为合格时,驾驶员才能离开。如果正确率太低,那么驾驶员将在“三车治理卡点”继续学习,直至合格。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外卖骑手从瑞金路方向驶来,民警发现他没有佩戴头盔。在核实其身份和外卖企业信息后,民警对他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告知,并将抄送到企业。曹远鸿说,通过执法部门和企业的共同监督,可以更好地规范骑手们的驾驶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整治中,贵阳交警发现外卖骑手们的违法行为尤为“显眼”。7月19日,贵阳交警在长岭南路与银行南街交叉口发现,有电动自行车从银行南街逆向行驶进入长岭南路,半小时内就有30余辆电动自行车在此逆行,其中26辆逆行车辆的驾驶人是外卖骑手。

据介绍,交警部门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送餐企业进行了约谈,督促企业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面对体量大的电动自行车,如何才能做到规范化管理,也成为交警部门思考的问题。

8月7日开始,贵阳市交管局观山湖区分局启动了外卖及同城配送企业电动车上牌绿色通道。8月10日下午两点,五位外卖骑手约着到达贵阳市交管局观山湖区分局车管所车辆查验区,准备给他们的电动车上牌。

贵阳市交管局观山湖区分局车管所所长张杨说,通过交通安全企业共建的方式,他们牵头联合了辖区内外卖、同城配送企业,对符合上牌条件的车辆开放绿色通道,让每一辆外卖送餐车都有“身份证”,也让骑手们的交通行为有所约束。“骑手虽然辛苦付出,但存在多拉快跑、不规范使用头盔,甚至闯红灯、逆行、乱停乱放和人行道上骑行的交通违法行为。对企业进行几次座谈,对电瓶车的上牌,我们提出了我们的要求。”

从今年5月1日起,贵阳市交管部门开始免费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工作。电动车有了牌照,在管理上也更加方便有效。贵阳市交管局观山湖区分局车管所所长张杨说:“车辆和骑行人有身份了,规范了管理。路面的执勤民警也可以有据可查。另外,对他自己的驾驶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让他们的交通安全行为更加文明规范。”

不可置否,目前仍有部分驾驶员的行为和意识不规范。但在采访中可以发现,在这几年中,交管部门在教育手段上不断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深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主动出击与企业推动电动车上牌登记工作的落实和深入,也让“三车治理”更有效、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