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之星|罗会:以科技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原创 | 2024-12-05 15:27

柔肩担重任,智勇绘新篇

绘科技蓝图,展巾帼风采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人物简介】罗会,女,彝族,1974年10月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植物调控化学与生物学专业博士,生物学博士后。省农科院果树所刺梨蓝莓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与生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欧洲药物化学杂志)》《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化学中心杂志)》等SCI期刊收录11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其中授权6项。

科技助农 振兴乡村

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贵州省果树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水果产业已成为推动产业扶贫的关键举措,种植面积屡创新高。然而,由于快速发展导致的品种繁多、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截至目前,贵州省果树种植面积已突破800万亩,但高价值果园数量有限,80%以上果园仍为低效种植,主要原因是品种选择不当和管理技术落后。

作为织金县科技特派员,罗会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团队在织金县茶店乡团结村通过试验品种筛选,为该村制定了全年四季皆有果可采的目标,并指导团结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成功建设了200余亩的水果采摘园。该采摘园引入了黄金蟠桃、黄金蜜4号、中油19号、白玉枇杷、华北1号枇杷、黄金奈李、明日行柑橘等七个优良水果品种。同时,采用了农业、物理、生态等科学防控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投产的果园面积达到160余亩。团结村水果采摘园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还有效推动了团结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深入基层 稳增保耕

罗会作为织金县科技特派团的一员,致力于将项目试验点设在本地,便于与广大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玉米作为织金县的传统主粮,尽管种植面积广阔,但其杂草危害问题一直是制约玉米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罗会参与2021年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绿色除草剂新品种创制与产业化应用”,主要承担《除草剂新剂型在华南及西南生态区的配套应用技术研发与示范》任务。在各级植保站和农技站的大力支持下,项目试验点得以顺利设立在茶店乡大营村和团结村。罗会带领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当地玉米地杂草类型,精准确定了除草剂类型,并依托增效助剂筛选,实现了科学配方用药。由此,为当地玉米种植户提供了小分子绿色除草剂,有力保障了织金县玉米产业的稳定增产。此外,罗会还参与了2021年的贵州省科技厅科技平台项目“乌蒙山区特色果园生草复合生产增效创新能力建设”,负责《特色果园重要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子课题。在织金县猫场镇川硐村猕猴桃示范园和茶店团结村猕猴桃园,她带领团队探索出以草治草、以草驱虫等试验新模式,并指导果农应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罗会除了深入基层,实地指导农业生产,还积极接听群众咨询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在官寨乡红岩居这样一个有着多年果树种植传统的地区,罗会团队针对柑橘病虫害问题,多次进行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及指导,有效提升了当地柑橘果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针对当地柑橘树老化问题,罗会联合织金县科协进行了70亩老旧柑橘园的品种更新工作,并全程跟进指导管护,目前更新果园长势良好,展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雄厚实力和广阔前景。

脚踩大地 传经授业

近几年来,除了在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石阡县、织金县进行技术指导以外,罗会不断接到其它县市果树种植地区的邀请,几乎走遍了贵州省所有种植果树的区域。针对果树清园、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合理施肥等关键环节,为果树种植户和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此外,还不定期开展室内培训,免费向农户提供所需农资及苗木,得到了广泛认可。在推动贵州省果树产业科学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植保战线上的硕士生导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果园,发现并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深入分析鉴定和药效测试。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显著提升了水果的产量和品质。以猕猴桃软腐病为例,这一重要病害曾严重威胁着果实的品质,影响了商品价值。针对这一问题,罗会团队根据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创新·巾帼风采》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特约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