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福泉:“四双”模式 推动农村产业加速发展
福泉市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探索出“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双支部”“四双”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协调发展。
眼下正是农忙时期,福泉市政府农业平台公司的营销部经理代诗文应约到种植基地,与一家种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代诗文所在的公司负责种植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和劳动力组织;合作的企业则需要完成品种选育、种植、运输和销售。
贵州农圃现代农业公司负责人韦宇
贵州农圃现代农业公司负责人韦宇告诉记者,合作了1000亩的土地,种的辣椒是800亩,大福姜是200亩,基地现在有技术员14名,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质量关把好。主要销售到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还有一部分订单是签到沃尔玛、京东生鲜、大润发,采摘以后到冷库第七天开始回款,很及时地把钱给到种植户。
拿着合作协议,双方各自展开工作。按照企业的需求,代诗文联系到附近的乡镇张罗起劳动力来。
贵州润泉集团营销部经理代诗文(右一)
在水源村,贵州润泉集团营销部经理代诗文向水源村副主任杨宗路询问起村里的劳动力情况:“现在不管是我们的辣椒,大福姜还有羊肚菌,都到了用工的高峰期了,这一块村里面也应该有准备了吧?”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村副主任杨宗路(左一)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村副主任杨宗路则回应道:“有准备,不光是村里剩余劳动力,还有其他村的也在我们这里报名。每天三、四十人,你们那边要报多少人,我们马上过来。”
另一头,韦宇一边安排技术人员指导育苗,一边对接产品销路:“朝天椒产量每亩按照4000斤左右计算,你那边安排好销售,总共亩数是2200亩。”
“双公司”参与农业产业发展,是福泉市创新推出的“四双”模式的重要一环,通过生产和经营公司进行优势互补,破解了农业主体培育难题。
贵州润泉集团营销部经理 代诗文
对于这一创举,贵州润泉集团营销部经理代诗文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同外面的公司签订合同,然后合同分解到合作社和农户的手里,现在签订的销售订单超过十几份,跟村里面和种植户的生产合同有上百份的。截止目前,辣椒、大福姜有12万亩,一亩姜的利润大概在4000块钱左右,一亩辣椒的利润大概在2000块钱左右。”
销售和生产“双订单”,破解产销衔接难;农业政策性保险和自然灾害险,以及价格指数保险“双保险”,破解保障不足;村级党支部和产业党支部“双支部”,破解组织发动难。
按照“四双”的模式,福泉市打通了农村产业从产到销的中梗阻,给农业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也让老百姓增收有了盼头。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种植大户 焦建兵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种植大户焦建兵说:“我和润泉签了200亩的种植销售订单,由润泉回收,这种方式很好,我们风险没那么大,又有活干,又有钱赚。”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村民 杨米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村民杨米也说:“流转土地有一两亩,我们在这里干活80块钱一天,觉得这个活还挺轻松的, 就是两头收钱。”
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学
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学告诉记者:“通过‘四双’模式有效的解决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选择、产销连接、组织方式,还有资金来源、资金保障等8要素。同时我们也注重‘福字号’地域农特产品打造培育,发展大福姜2万亩,福泉辣椒10万亩,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