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龙宝村:“无人机+绿色防控” 筑牢水稻安全防线
盛夏时节,水稻正步入生长关键期,病虫害防控刻不容缓。在贵安新区龙宝村的田野上,责任田里的水稻正蓬勃生长,当地通过“无人机+绿色防控”,实现了精准施药与科学防控,不仅大幅提升了病虫害防治效率,更为粮食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科技防线。
在贵安新区龙宝村3163亩责任田里,绿浪翻涌似海。田野间,一架植保无人机正低空盘旋,机翼下喷洒的细密药雾如纱幔般笼罩稻田,为水稻披上一层“科技防护衣”。这是龙宝村连续第四年采用“无人机+绿色防控”模式守护稻田。
贵安新区兴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文龙介绍道:“当前,田间防控主要采用无人机作业。依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一旦发现病虫害,会针对不同病菌精准配制农药。无人机具备高效作业能力,每小时防控面积可达100亩。相比之下,若采用人工防控,所需人力投入巨大,无人机显著提升了田间防控的效率与能力。”
龙宝村是贵阳贵安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典范村落。这里以“五个统一”模式为核心,主推“泰丰优79”“香两优619”等优质稻种,运用机械化插秧、智能监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得益于充沛的水源、充足的日照以及平整的地势,龙宝村成为贵安新区水稻种植条件较好的片区之一。
今年,针对水稻分蘖至拔节期的关键病虫害,龙宝村全面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覆盖全部责任田。无人机飞防的优势不仅在于效率,更在于其精准性。其喷洒的超细雾状农药具有强渗透力和高均匀性,能更有效地附着在作物叶片上,提升防治效果。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逐年下降,较传统人工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
此外,龙宝村还积极探索“无人机+绿色防控”的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田中心区域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系统实时运转,将田间温湿度、病虫害等数据传至后台。系统经大数据分析预判病虫害趋势,于最佳防控期发布预警,今年已发布4次预警,指导无人机精准施药,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贵安新区高峰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培官表示:“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3次统防统治,前期防治的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相关的病虫害。下一步主要采取的措施是病虫害防治,我们会密切关注田间情况;其次是水管理。示范田预计在九月中旬基本成熟,亩产量有望达到600公斤以上。”
记者/黄雷 罗晶 张谦格(实习)
编辑/杨倩倩
责编/陈萌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