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坪乡:党建引领写好乡村振兴“五色文章”
近年来,高楼坪乡坚持党建红、产业金、生态绿、治理蓝、服务橙“五力”同发,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党建红”强基,永葆乡村振兴“本色”
坚持把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推动党建资源、人员力量有效下沉,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63名,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24名。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9名村干部、29名大学生、4名致富能手、7名退役军人等纳入村级后备力量管理,目前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27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26名。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学历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换届以来,29名符合报读条件的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工程。始终把好党员“入口关”,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培养党员,今年发展党员12名。坚持把用好到村任职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人才资源,对5名到村任职大学生探索实施“管育练”工作法及帮带培养体系,推动到村任职大学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产业金”赋能,彰显乡村振兴“特色”
以党建赋能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持续壮大”的工作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统筹村集体土地、资金等可利用资源,按照“联村做大优势产业、抱团做大集体蛋糕”的思路,以乡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纽带,采取“富民公司+产业联合体+村集体”的方式,统筹全乡劳务供需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大棚蔬菜和肉牛养殖两大主导优势产业。以乡村文化、特色民俗、生态资源为引领,大力发展民宿、休闲农家乐、朱砂卖场,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培育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区域推进、连片种植,带动农户,中药材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精品水果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种植太子参220亩、淫羊藿20亩、阳光玫瑰葡萄150亩、蜜枣200亩,有力带动了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增收。2024年上半年,全乡实现村集体收入540.98万元,收益122.48万元。
“生态绿”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美色”
以项目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依托厕所革命、“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建设、人饮工程项目、垃圾清运项目等为切入点,补齐各村(社区)污水管网、村道沟渠、垃圾清运、人饮等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治标治本、长治长清。各村(社区)全面开展村庄卫生整治行动,组织党员、群众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学习,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列入村规民约,依托“党建+”模式,以“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群众行动”的党建引领模式,引导全乡上下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做好巡河、治河、护河各项工作,组织保洁队伍常态化清理河面漂浮物、生活垃圾等,道路沿线“杂草尽除”,房前屋后“柴堆齐放”、室内院内“花草常绿”的和美乡村景象正在逐渐实现,乡容村貌实现美丽蝶变。
“治理蓝”固本,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主动适应基层治理新形势,深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重点人群领导包案化解积案制,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召开矛盾隐患风险排查分析会,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动态管控。建立集“受理登记、分析研判”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引导党员、村警、网格等各方力量参与平安高楼坪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到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法律明白人”培训、普法宣传进校园等活动,依托节庆日、赶集日联合开展电信诈骗、普法、反邪、禁毒安全等宣传活动,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年以来,积极培育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评选“五好家庭”“最美乡村振兴家庭”“好爸爸”“好妈妈”等先进典型榜样12户,组织开展“学雷锋”、法制宣传、就业培训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30场次,排查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3起,新时代新风尚蔚然成风,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服务橙”惠民,增添乡村振兴“靓色”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时补短强弱、查漏补缺,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聚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目标,按照“应纳尽纳”的要求,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及时进行更新调整,严防“体外循环”。深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强化重点对象动态分类管理和精准兜底保障,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高龄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等各类惠民资金261.26万元。积极推进村级阵地建设,不断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逐步提档升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党建工作办公室 杨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