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之星】个人展播-安顺篇丨科技创新 巾帼风采
展巾帼风采,聚科技力量
攀科技高峰,绽魅力芳华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王德云
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王德云,现任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发动机项目组的项目经理,先后获得“中航重机2021年度巾帼标兵”“公司2021年三八红旗手”“公司2021年度质量先进个人”“贵州省国防工业2022年百对优秀师徒”“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公司2022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公司2022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担任技术中心项目技术员期间主要负责型号产品开发、技术维护工作,在2021年精益化生产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主管工程师破格提升为主任工程师,获得所在公司2021年度技术创新青年奖励基金二等,并由项目技术员升职为项目经理。
担任项目经理后,她带领发动机项目组组员一起奋勇拼搏,成绩斐然,团队荣获公司2021-2022年度“技术创新 先进班组”荣誉,个人荣获公司2023年度技术创新青年奖励基金二等奖,个人专家级别再次由三级技术专家破格提升为二级技术专家。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1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辗环机分体芯轴模具》;
2、1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空心轴类锻件的挤压成形工装》;
3、安大公司2021年至2022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其中科技成果一等奖为《XX产品半精加工攻关,提升公司竞争力》,二等奖为《锻件的精益化设计及近净成型工艺应用》《GH625合金锻件稳定性提升研究》。
张晓娟
安顺学院

安顺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张晓娟,一位致力于金刺梨研究与夜郎湖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者。金刺梨是安顺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功能备受关注。张晓娟带领科研团队通过科学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不仅成功分离出金刺梨中的多种活性物质,并深入探讨了这些物质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在金刺梨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刺梨渣。张晓娟带领科研团队发现,通过发酵既可以将金刺梨渣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有机肥料使用,还可以作为生物炭,应用于水体中有机染料、重金属污染治理。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实现了金刺梨渣料的资源化利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其他农产品的废弃物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除了金刺梨研究,张晓娟还关注安顺夜郎湖水体的环境问题。她带领科研团队测定夜郎湖湖面及上游入湖河流不同时间水样的常规指标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夜郎湖水生态环境,为夜郎湖水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张晓娟还担任了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职务,深入安顺市紫云县开展农业科技帮扶工作。她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了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安顺市饮用水源环境质量调查—以夜郎湖为例”;
2、安顺市科技平台项目“安顺市喀斯特地区饮用水环境监测及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3、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主要负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物能源的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徐敏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徐敏,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专业教授,工作刻苦、业绩突出,5年来共获得各种奖项、荣誉等58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级8项,市级8项,院级14项。特别是2019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检验专业年会论文一等奖;2020年获得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02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人卫杯”微课竞赛一等奖。
她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带领团队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和实践能力;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19年5月获得安顺市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血糖测定》项目比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6月获得安顺市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态学检验》《总蛋白测定》个人赛项目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5月,她带领团队在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检验检疫技术项目团体一等奖;2023年8月,作为指导老师,获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检验检疫技术赛项比赛团体三等奖。
她在教研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包括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3部;公开发表论文5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2023年9月获得安顺市第四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主持院级和市级徐敏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年12月,成功申报了省级徐敏技能大师工作室。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省级课题:《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基于技能大赛视角的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研究》;
2、市级课题:《耐药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分布分析研究》 ;
3、市级课题:《医药类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研究》。
廖龙凤
江林(贵州)高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廖龙凤,毕业于贵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得2011年度贵州省优秀毕业生称号。现任江林(贵州)高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在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主要攻读方向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绿色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和江林(贵州)高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主持编制了江林高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通过行业最高标准——德国莱茵TUV集团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多次主持管理评审、企业内审、二方审核、三方审核;组建了江林高科一国家复改材料中心汽车材料联合实验室;建设外部仓库5个、开发物流专线3条;组建并运行公司ERP与OA系统。对低气味低散发性汽车内饰材料,薄壁高刚保险杠材料,免喷涂材料,特种工程材料及全生物降解材料等绿色低碳环保材料共混改性技术积极探索实践,解决了植物纤维固废材料在汽车内外饰材料的应用难题、汽车内饰材料的低气味低散发性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稳定性设计、智能化全生物降解气调锁鲜膜材料开发等多个项目。
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3项,参与设计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若干。其中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项目“绿色高效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2020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绿色高效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22年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防止果皮白霜破损的生物可降解气调保鲜盒;
3、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可调显色耐温植物纤维增强免喷涂免包覆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滕小艳
安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滕小艳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担任安顺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长,负责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监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等工作技术指导。
她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敬业精神,熟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讲究效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初步建立了安顺市慢性病防控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网络覆盖市、县、乡三级,正在逐步建立“重病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建立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心脑血管报告制度;建成1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覆盖各县(区)。发表论文《2019年安顺市西秀区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安顺市2019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分析》。2020年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彰为“2004-2019年中国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先进个人”。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发表论文《2019年安顺市西秀区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2、发表论文《安顺市2019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分析》;
3、“医事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安顺市卫生健康局2020年“新技术 新项目”鉴定验收。
张维家
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民族中学
安顺市黄果树民族中学的高级教师张维家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教育教学工作,所带班级、学生及个人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她主动担任学校的科技辅导员以来,热爱科普事业,热心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科普工作,组织学生绘制科幻画并参赛。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都积极的在学校领导下组织开展相应普及宣传活动。
同时张维家还担任了安顺市少年宫科技社团的辅导员,为各种比赛推送优秀参赛队员,让孩子们能积极地参与到科普知识的学习中。她充分利用校内的宣传阵地,积极营造科普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技就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种科技特色活动。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第十二届“贵青杯”系列活动——2019贵州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教练;
2、第十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教育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小学组三等奖;
3、贵州省2023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投篮对抗赛初中组三等奖。
姜兰
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农村局
姜兰,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2012年从西秀区刘官乡人民政府调到西秀区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主要从事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技术指导工作,2017年根据区政府的安排,组织组建了安顺市西秀茶业投资有限公司。
姜兰在2020年任安顺市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茶投公司总经理、贵州两亩田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来,除了做好春茶生产加工外,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研究开发夏秋茶的加工技术上,带领员工做手工红茶、绿茶研究实验,最终把夏秋茶叶做成了具有安顺特点的工夫红茶和板栗香绿茶,并用夏秋生产的绿茶参加中国中绿杯评比大赛中获得了银奖,在参加贵州省秋季斗茶赛获红茶一等奖。
2022年调回西秀区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每年组织各项茶叶采摘、生产加工培训20余次,培训人次2000余人。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省级比赛获奖5个:全国贵州绿茶宣讲比赛第六名;贵州省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古树红茶三等奖;2023年国赛选拨赛贵州赛区手工红茶优秀奖;贵州省黔茶杯评比绿茶毛尖特等奖、贵州省黔茶杯评比绿茶毛尖一等奖;
2、市级荣誉称号2个:2021年被评为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3年荣获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安顺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3、市级比赛获奖4个:2019年获得“朵贝贡茶杯”手工绿茶二等奖,安顺市第四届“瀑布毛峰杯”手工红茶二等奖;2020年安顺市“瀑布毛峰杯”手工绿茶一等奖,2022年安顺市“瀑布毛峰杯、朵贝贡茶杯”手工红茶一等奖。
王亚鸣
普定县中医医院
王亚鸣,普定县中医医院科教科科长。2019年组织申报,医院获批为贵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医院和贵州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2019年至今,先后接收并圆满完成贵州中医药大学及其他院校本临床科毕业生45人、大中专毕业生200多人的实习工作;组织招录并统筹安排做好五届贵州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109名在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等。
参与科研工作有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课题3项,安顺市科技课题2项,获批安顺市县新技术2项,发表论文8篇、获批专利4项。作为科普工作者,2018、2021均获批为普定县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22年入选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普专家库。
2022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并完成安顺市首个中医类省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2023年再次申报省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初审已通过;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2019:参与省级中医药课题《基于“腑以通为用”理论研究加味大承气汤联合基础治疗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2、2021:获批3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多功能外科清仓盘》《一种外科手术牵开器》《一种外科临床取样装置》;
3、2023:获批市级新技术1项《围刺拔火罐配合三黄汤熏洗涂擦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