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村岩头坝
传统土家民居土墙斑驳,悠悠诉说着久远的故事;青苔懒懒趴在残旧的瓦片上,悄无声息吐着绿;各色野花在林间静悄开放,不为争春,不为引蝶,只是淡然开着……夏日的早晨,摄制组一行人来到岩头坝,“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的世外桃源之景,让久居都市的我们,感受到了回归乡土的美好与舒适。
岩头坝是德江县合兴镇龙溪村的下属自然村寨,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岩头坝是汉代后裔刘承祥、何三宝和周黔春三个家庭的若干人,为避开战乱南下,路经此处时被优美自然环境吸引,故而定居下来。经过历代发展变迁,三姓人家不断发展壮大,鼎盛时各有近百人。后周家与何家衰弱,逐渐淡出该村,远迁他乡。
在岩头坝人的口耳相传中,村寨的变迁历史固然有明显的传说成分,但是其发展演变的主脉络是清晰且真实的,因为在龙溪村南山组的西南部,至今尚存着周家堡与何家坨的遗址。建寨之人为躲避战乱而来,这就注定了藏于崇山峻岭间的这个古老村落,从建立之初起,就具备了世外桃源的特有属性。
古之世外村,今日仍是桃花源。岩头坝自然寨平均海拔为950米,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四节分明。寨子所处地势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高差起伏较大,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村落境内洞坑相连,地质发育完好。四周山林树木丰茂,常年郁郁葱葱,环境优美宜居。民居依山势从低到高层递而建,农田耕地分布于村落前后,由高至低将村落紧紧包围。耕地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趋势喜人。村落间的串户路、巷道四通八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当然,如今的岩头坝人,生活于桃花源般的美丽村落里,过的却绝不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与世隔绝日子。杭瑞高速公路从村寨北侧经过,村寨距离高速公路匝道仅3公里,距离合兴镇仅13公里,乘车到德江县城也不过一个小时左右。这里的人们,早已轻松地走出大山,看到了山外不一样的精彩。
岩头坝人走出了山外,也将山外的生活带回了“桃花源”。岩头坝传统土家民居座南朝北,有院落、有厢房,主房为木结构穿斗式青瓦顶房,主面门窗为雕刻装饰,具有较高的雕刻艺术价值。正房前面有院坝,院坝有青石铺设或保持原始泥土。岩头坝人极为珍视祖先们留下的每一座老房屋,但如今他们已极少生活于其中,家家户户在老屋边建起了现代化的楼房,在细心呵护祖屋的同时,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随着时代的变迁,岩头坝人的生活也在日新月异,但是“桃花源”式的淳朴民风却世代传承了下来。自诩为汉代后裔的岩头坝人,至今仍尊奉孔孟之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团结、户户和睦,人人重礼仪、守孝道,全寨日不锁门、夜不闭户,也不曾有人丢失过任何物品。
这里的人们,身上自带一种淡然与豁达的气质。今年82岁高龄的老人,眼盲心不盲。几十年来,这个小村落的变与不变,都留在了他的心里,也留在了花灯戏的古老唱腔里。
世事繁华,仍有未染嚣埃处,这个小村庄的宁静美好让摄制组一行惊叹不已。夜晚如期而至,我们相信,那一扇扇轻掩的房门后,梦境是宁静美好的……
文物古迹
古井:古井是先民聚居生息的见证,地方历史人文及乡愁的重要载体,维系着城镇、乡土文化的根脉,承载着先辈往昔日常生活的记忆。据岩头坝村民介绍,该村留存着多处古井遗迹。这些古井曾是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部分古井至今仍作为生活水源的必要补充来源。
古墓:岩头坝自然寨至今留存着多座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古墓,这些古墓石碑上的字迹有些已经风化,不清晰。
古枫树:岩头坝自然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与热量较丰富,村内植被丰富,生长茂密。其中,有一棵高约20米、胸径约3米的枫树曾是该村的标志,2019年,这棵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枫树被大风吹倒,目前只留下树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