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课堂【重阳节特辑】赏菊登高觅秋色,感恩敬老传孝道
《声音课堂》把你的碎片时间化零为整,每天一个小知识,丰富你的文化生活!
历史上的重阳节发生过许多趣事。相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重阳这天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靖节先生陶渊明也素爱重阳时节盛开的菊花。那么关于重阳节,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呢?今天,我们邀请到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张璐老师,来跟我们说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点击下方音频,进入上课时间!
【课堂笔记】
每年九月九,不少爸妈都会带上孩子爬爬山或者去秋游。而独在异乡之人,心中必定升起浓浓思念之情。诗人王维将这场景细致描绘,成为重阳节的经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也有一些别称:“老人节”“重九节”“登高节”“晒秋节”“踏秋节”“茱萸节”。从这些别称大抵可以猜到我们的一些习俗,例如: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今年重阳与国庆长假“相遇”,一起来重温这些习俗吧。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古时候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仪式是登高,所以也叫登高节。所以登高就成了古人写诗的元素,也是孩子们写作文也可以用得上的素材。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便从东汉起逐渐流行开来。登高望远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秋天时,其他花都经受不住寒潮会开败了,只有菊花绽放枝头,所以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节中国还有佩戴茱萸的习俗。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茱萸可以佩戴在手臂,也可以做成香袋,还有插在头上的。
满山菊花暗香飘来,凉风习习,让人身心舒畅。重阳节,有思念更有团聚和祝福。今日,九九重阳佳节,祝愿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点击音频,让张璐老师来跟我们说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