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荐书丨《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没有人天生伟大,但总有人会成就不朽

2025-08-28 14:04

《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明知死亡不可避免,为什么还要努力?我们无数人,都在苦苦寻求这个答案。

提及明朝,最具知名度的皇帝是朱元璋,最有影响力的文臣是张居正。甚至有一种说法:“明朝只有一帝,朱元璋是也;明朝只有一相,张居正是也。”

此话难免夸张,却非常深入人心。此二人能够被后世永久纪念,反复颂扬,当然在于他们对大明王朝及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突出贡献,更在于他们的家庭出身。

但平心而论,相比朱元璋抓住元亡明兴的历史大机遇,在群雄混战中脱颖而出,生活在承平年代草根平凡家庭的张居正,其破圈的道路无疑更加传奇。

从社会底层突破重重障碍一路向前,站在以合理途径能够达到的最高点,这样的人生,无疑值得后人铭记和羡慕。但攀上巅峰之后依旧能保持赤子之心,依然不忘读书人家国天下的使命,依然愿意为国富民强倾尽所有,这样的人,当然更值得后人景仰与崇拜。

没有人天生伟大,但总有人会成就不朽。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伟人。

一个草根出身的读书人,好不容易跻身京城高官之列,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编织关系网、拓展朋友圈上,显然是正当合理的选择;如果他忘掉自己的出身,缺少对平民百姓的理解与同情,也算不上多么缺德的事情。但显然,这样的人只能算作政客,够不上政治家的标准。

张居正出身底层,却摆脱了人穷志短、以邻为壑的“卢瑟思维”,更有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伟大抱负,有悲天悯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情怀。即使身居高位,他对百姓的苦难从来不会无动于衷;即便位极人臣,他对国家的危机也永远不会置若罔闻,这是特别难得的优秀品质。

因为某些原因,肆意抹黑张居正的《万历以来内阁首辅传》,以下简称《首辅传》,王世贞著)和《病榻遗言》(托名高拱著)在中国流行了四百多年,加之以讹传讹、“层累效应”,令这位明朝第一首辅的形象,遭到了严重歪曲。

以至于直到今天,无数国人依然相信,张居正通向首辅的道路,执政十年的过程,一定充满了各种阴谋、算计与圈套,一定有太多见不得光,不能说破的事情。甚至还津津乐道于“张居正的权谋”, 这实在令人遗憾。

按我们很多人的想法,张居正既然能位极人臣,并成为嘉隆内阁宫斗中硕果仅存的“政坛不倒翁”,必定是一位权斗高手,拉帮结派、黑箱操作的本领手到拈来,并且把厚黑学精髓运用得炉火纯青。但真相,恐怕和大家的想象有着不小落差。

一位真正优秀的政治家,心里装的肯定是万里江山,亿兆子民,而根本不是勾心斗角和黑招害人。我们普通人处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之中,以极其有限且被扭曲的史料,用阴暗的想法去揣测伟人,无疑相当于一个农民得意洋洋地宣布:皇上用金砍刀砍柴,皇后用玉顶针纳鞋底。

张居正肯定不是书呆子,但也并不是什么阴谋大师,害人专家,他本人显然也不会欣赏这样的标签。“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的境界,普通人肯定达不到,但我们不能就此推断,这个星球上没有人能够做到。

张居正的成功逆袭,既是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是几位贵人的倾心扶持,也是时代正好赋予的重大机遇,是天赋、努力与运气的完美融合。他的成功我们当然无法复制,但其心路历程,可以为后人提供很好的启示;他的成绩当然令我们望尘莫及,但他勇于担责、不惧俗流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他的成就当然带有历史局限性,但依然可以留给我们太多的触动与思考,感动和回味。

伟人与凡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否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无畏气概和坚定信念,是否有牺牲自我成就天下的奉献精神及思想高度。

作为双子男的张居正,既有底层打拼者不可或缺的务实进取、自知之明,有又着通常只是士大夫阶层才具备的理想主义、普世情怀。无论什么年代,“人穷志短”的定律对多数人都是应验的,但在张居正身上却失灵了。

张居正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楚人特征,不畏困难,愈挫愈奋,“不服周”。

他理想远大却并不浮躁冒进,务实努力却不因循守旧,锐意革新却时时用祖制来保护自己。功勋卓著却能见好就收,晚明有了他,是时代的幸运。中国历史有了他,是我们的骄傲。

他传承了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精髓,弘扬了中国知识精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念,很多读书人只是挂在嘴上,他却牢记心中并付诸行动。 

他在习惯于官官相护的年代推行考成法,给官员戴上紧箍咒,让万历朝的前十年,成为大明三百年中官员效率最高,推诿塞责现象最少的十年;

他主持的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和驿递革新等,为朝廷节省下来数百万两白银的资金;

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让太多原本可能默默无闻的官员得以充分兑现天赋,成为万历新政的重要成员;

他重用潘季驯等人治理黄淮两河,整顿漕运,保障了京师的供应,并为之后明清两代的治河提供了样板;

他抓住百年难遇的契机,巧妙完成俺答封贡,基本解决了持续两百年的北方边患,其战略成就不亚于打赢北京保卫战;

他没有亲自指挥过战争,却是隆庆后期和万历初期大明真正的统帅。海晏河清,四夷臣服;

他以舍我其谁的宏大气魄,不惧得罪天下权贵,将万历清丈和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行,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并为晚明的“白银时代”铺平了道路。

大明王朝在建政二百年之后,能够在万历朝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成功走出“M”型发展曲线,张居正的贡献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终其一生,万历皇帝都在吃张居正改革的红利。

张居正曾经说过:

二十年前,不谷曾有一宏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漏垢秽之,吾无间焉。有欲割取吾耳口鼻者,吾亦欢喜施与。

这种境界,今天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当然,张居正绝非十全十美,身上也有明显的短板与缺失。他追求物质享受,也收受贿赂,离海瑞式清官差得很远;他禁毁书院,打击心学传人,成为了他终身的污点;他对待南方少数民族过于刻薄,有损一代贤相的名声;他未能接受谭纶、戚继光的建议出兵漠北,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他处理接班人问题未能及早布局,导致了身后的一系列变故。

如果我们再将眼光放远,格局放大,从人类历史进入近代转型和大航海时代来考察,相比同时期其他一些优秀政治家,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荷兰首任执政官威廉一世,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等,张居正的差距就相当明显了。

这种不足,当然也是中国与西方日渐拉大的差距造成的。我们不能奢望张居正能够超脱自己生活的时代,能够拥有全球视野,能够主动因应大航海时代对一个东方大国的要求。

当然,瑕不掩瑜,张居正绝对不失为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放眼三千年中国史,他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一位卢瑟逆袭的典范,一个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伟人,当然值得后人永远纪念与尊崇,也需要有更多作品,从更多维度和方向进行解读和分析。

是为序。

作者燕山刀客简介:

燕山刀客(本名张勇)是专注于明史研究写作的作家、译者及影评人,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其创作领域涵盖历史人物传记、影视文化评论等,代表作包括《心学圣人王阳明》《大明设计师刘伯温》等明史相关作品,以及纪念张国荣的《绝世国荣:你不曾真的离去》、剖析周星驰电影的《影者星驰:心中的火是不会熄的》。  

书友读后感

动静荐书合作伙伴:书漾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