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兴义蛋炒饭 “炒”出当地百姓致富产业链
有这样一组数据,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黔西南州共接待游客72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67亿元,而游客们主要打卡的景点,万峰林排名领先。
除了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万峰林能够吸引众多游客的魅力,还有将军桥上那一碗鲜香四溢的蛋炒饭。
如今,来到万峰林,赏美景的同时,再吃上一碗蛋炒饭,成为游客的“标配”。甚至《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组都来打卡,更是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一碗蛋炒饭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近日,记者来到万峰林将军桥的蛋炒饭一条街一探究竟。
还没走到美食街主街,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蛋炒饭的香气,放眼望去,一排排饭店都在忙碌着炒饭。
厨师的筷子在碗中飞快搅动,将一个个黄橙橙的鸡蛋调成蛋液,舀上一勺自制猪油,把蛋液倒入锅中,放上当地的包谷饭,舀上“灵魂调料”糟辣椒,在锅铲和火候的完美配合下,一锅香飘飘的蛋炒饭就大功告成了!
金黄色的鸡蛋把米粒层层包裹,鲜红的糟辣椒和翠绿的葱花间杂其中,香味扑鼻的蛋炒饭让记者的肚子里唱起了“饿狼”disco。
“黄秀蛋炒饭”是万峰林最出名的蛋炒饭之一,据“黄秀蛋炒饭”老板陈飞介绍,他们家回头客多的独门秘籍是:酸辣椒、土鸡蛋、包谷面、小凉菜。
“我们家的食材,油都是每天现炼,炼的油渣用来做成脆哨。鸡蛋要新鲜,每份饭放三个鸡蛋。选辣椒一是看到要红,二是没有什么异味。米饭用大甑子蒸熟,米要稍微硬一点。选材料是我亲自把关,不能马虎。”陈飞一边炒饭一边给记者介绍到。
陈飞介绍,自己和爱人黄秀常年在外务工,2011年贵州省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兴义市召开,万峰林成为当地重点打造的景区之一,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村就在景区里,游客徒步旅游时要经过村庄。”在家过春节的陈飞与黄秀发现,很多爬完山的游客都饥肠辘辘,当地又没有小吃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两口子在村里开起了第一个蛋炒饭摊位。
这条蛋炒饭一条街是如何形成的?
生意越来越火爆,2016年,黄秀与陈飞在自家房屋边改造成餐馆,70平方米的店面摆放了20多张餐桌,可依旧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旅游旺季时,游客在排队买蛋炒饭的同时还叫人守着餐桌占坐。
看到“黄秀蛋炒饭”的火爆场面,附近的村民也坐不住了,大大小小的餐馆在街上不断开张,逐渐形成了“蛋炒饭一条街”。随着游客的不断增长,如今的“蛋炒饭一条街”已经成为万峰林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准备,10点正式营业,下午16点才收摊,这期间负责炒饭的陈飞就没有停过手的时候。一天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停地端锅掌勺,陈飞手上已磨起厚厚的老茧。“手酸、疼,但早已习惯,因为蛋炒饭火了,我们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陈飞说。
因为蛋炒饭,陈飞黄秀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据陈飞介绍,在旅游旺季,每天能卖出1000多碗蛋炒饭,一年下来能挣40多万元。现在,陈飞买了车,盖了新房,孩子在城市里上学。
在黄秀陈飞夫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返乡加入蛋炒饭队伍,黄明新就其中一员。“以前在城市里打工做装修,2017年回到村里开蛋炒饭店,现在一年挣个20万元左右不是问题。”
在“蛋炒饭”的推动下,当地还催生出一种新职业——鸡蛋经纪人。旅游旺季,村民龚光正每天要从村民手中收购六七千个土鸡蛋,每个鸡蛋转手有一毛钱的利润,即使受疫情影响,每天也有两三百元的收入。
万峰林的蛋炒饭味道如何,或许只有亲自来品尝一番才能得出结论。蛋炒饭之于万峰林,已经不仅仅是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更是景区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归乡村,系上围腰颠着勺,将手中的鸡蛋饭炒成了一碗碗致富“黄金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