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笔记丨隋王朝为什么会冷落贵州?
从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到杨侑禅位给李渊,隋朝的历史延续了38年,比起秦王朝多了20多年,但它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中央王朝之一,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两世亡国的封建朝廷。
隋朝统一的最大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使社会得以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又得到了交流。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统一全国后的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6年,却搞了许多影响至深的大动作。他所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为唐朝所承袭,也是日本大化改新学习的主要内容。科举制度的创建,为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提供了一个蓝本,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经济上的整顿户籍,清査人口,推行均田制,调整赋役等,在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上,都产生了显著作用。
隋王朝的新举措的确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些举措对当时贵州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在秦汉两代和蜀汉时期备受关注的贵州地区,在隋王朝时,几乎完全被当权者冷落在一边。
杨坚是推翻北周政权后当上皇帝的,即便统一了全国,北方仍然是他主要的政治基础。为改变北周时因地域狭促“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杨坚决定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原则改革地方官制。他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将一些郡县合并。同时,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又实行3年任期制,规定刺史、县令满3年后,轮换到异地做官,防止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也许需要处理的问题太多、太杂,隋文帝当政时期对贵州的管理反而不如秦汉时期。隋朝的郡县虽然也设到了贵州境内,但这些郡县大多不太稳定,变更还很频繁。隋朝时贵州地区的行政区划大体是:今贵州施秉、黄平开阳、息烽等地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置的牂牁县管辖;位于今省境中部的福泉、荔波、长顺、凯里等地在当时的宾化县辖境内。省境东北部地区分属辰溪、彭水、涪川等县。绥阳等5县管辖着今遵义地区。合江县管辖有赤水、习水、仁怀的一部分。黔东南的从江和黎平的东南部属广西境内的义熙县管辖。
从郡县设置的情况可以看出,隋王朝在贵州所能控制的地区,局限于乌江以北,对于乌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政府既鞭长难及,只好听任土著首领自行其是。
隋文帝虽然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但在他和隋炀帝统治的38年中,隋朝政府在贵州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作为。除了开皇十七年(597年)任命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定爨(音:cuàn)氏之乱外,隋朝再也没有针对贵州采取任何重大行动,贵州这片地区就像完全不在统治者的决策视野内,成了被忽略的一方土地。
史万岁的平爨之战,其实也是北周时期的遗留问题。
历经几百年苦心经营的爨氏,到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南中地区最强大的地方势力。北周建立之初,曾任命爨氏首领爨瓒为南宁州刺使,允许子孙承袭。爨瓒死后,其子爨震、爨玩各霸一方,将统治地域分割为东爨和西爨。北周末年,大将军梁睿率军攻占益州时,“夷僚”纷纷归附,只有爨震“恃远不宾”,严重干扰北周政权统一全国的军事计划。当时,梁睿曾上书朝廷,历数爨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等等不是,请求发兵征讨。那时候,杨坚正担任北周丞相,他虽然赏识梁睿的建议,但觉得当务之急是把政权从北周幼年皇帝的手里夺过来,因此未采纳梁睿的建议对爨氏用兵。
国家统一前的隋文帝忙于征战,统一后又忙着在全国推行自己的革新举措,自然没有余力考虑西南地区的事。结果,爨氏的问题一搁置就是10多年,中间虽然曾派人从始、益二州召集石匠去开凿石门关,为将来打击爨氏作准备。但两件事情并未连在一起进行,开凿石门道与军事行动之间,相隔了整整12年。
石门关位于贵州威宁县境内,是从川南,经黔西北进人滇东地区的要冲。文献记载:“开皇五年(586年)十月二十五日,法曹黄荣领始、益二州石匠凿石四孔,各深一丈,造成编梁桥阁,通越析州、津州。”文献只说益州法曹黄荣带领石匠凿了四个各深一丈的石孔,建造了编梁桥阁,并没有关于开山、垒石、筑路之类的记载。
1994年出版的新编《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交通篇的古道部分这样记载:“隋开皇五年(585年),益州法曹黄荣率兵2000余人征派始、益二州石工,凿通自戎州(今宜宾)经今威宁、云南曲靖至昆明的道路,即石门道。”若按这个说法,黄荣改造的这条路,似乎与800年前秦始皇所修建的那条“五尺道”,在走向上大体是一致的。而隋文帝所作的,不过是在古已有之那条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番修整而已。
开皇十七年(597年),爨震、爨玩以南宁州总管韦世冲之侄韦伯仁“随冲在府,掠人之妻,士卒纵暴,边人失望”为由,举兵造反,迫使隋文帝不得不将平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同年,隋文帝任命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前往平定爨氏之乱。隋军长途跋涉千余里,攻破爨氏手下的30余部,虏获男女2万余人。史万岁因功封为柱国。时隔一年,爨玩再度起兵反叛,隋文帝再派大将征讨,终于将爨玩与其子捕获,一起押回到长安。爨氏的问题才算得到了最终解决。
只活了50岁的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皇帝。在杨坚致力于国家统一,尤其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战争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继位以后,他创立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的建立,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他还继承乃父杨坚的未竟事业,完成了大运河的修建工程。但他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杀死父兄谋夺政权,荒淫奢侈,急功近利,横征暴敛,远征高丽,终致激乱败国,死于部下之手。在隋炀帝统治的14年中,隋王朝几乎没有过问贵州,甚至西南地区的事务。
除了上述所举的一些例子外,我们从可见的历史文献中,几乎再也找不到有关隋王朝在今贵州地区的活动,更不用说为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开拓。隋代以后,黔西北乌蛮各部纷纷自立,今威宁、赫章一带成了乌撒家的天下。黔西北的阿者家征服了当地的仡佬族,建立起罗氏鬼国;黔中的安顺一带出现了罗殿国,黔西的普安、盘县一带形成了自杞国。这种局面的出现,不能说与隋王朝对今贵州地区的忽略没有关系。
撰稿:范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