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贵阳丨冷嗖嗖的冬天 冰噜噜的凉面 爽!

贵阳学习平台 | 2021-01-23 12:45

天气越冷,对美食的渴求越浓烈。

而且口味千奇百怪,并不会因为天气寒冷而只选择火锅,也许更想来一个甜筒冰激凌,一碗玫瑰冰粉,一份臭豆腐或者一碗鸡丝凉面……

贵阳的蔡家街上,有一家寒冬里还在卖凉面的小店——“刘记·凉面有故事”。店门口的透明玻璃橱窗里,一筐刚出炉的凉面飘出淡淡的香味,油亮的淡黄色面条让人看着就来了食欲。

“想吃点啥子,抬头就是菜单,你吃得多我帮你多煮点,不打紧。”今年45岁的老板,正在帮食客煮面条。他一头锃亮的“光波”(贵阳话光头的意思),温和的笑容就像冬日的阳光。

“刘记·凉面有故事”是一家卖粉面的小店,牛肉、鸡丝、杂酱酸辣粉,辣子鸡、牛肉、鸡丝面条、小小面以及凉面和卷粉,是他家目前陈列的产品。

“小小面”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询问一番才知道,原来老板是重庆人,菜单是重庆和贵阳味道结合后自创的产品,而“小小面”正是由重庆小面改良而来。

“老板,给我们一人来一碗牛肉凉面。”记者还没来得及点单,另外两位顾客抢先点了凉面。两名食客说,“刘记·凉面有故事”家的凉面和贵阳的凉面有些不同,除了辣味和咸味,凉面还有淡淡的甜味,口感比较丰富。

夏天,他俩是这里的常客。现在天气冷了,坐在巷子口吃,风大“遭不住”,但是又想吃,只好买了端到车里去吃。

记者和朋友点了一碗辣子鸡面、一碗牛肉酸辣粉以及一碗鸡丝凉面。

记者注意到,店铺调料区的酱油看起来很特别,里面漂着一个核桃。“我家的酱油都是要熬过的,而这个核桃放在里面能够起到增香的作用。”看到记者好奇,老板耐心解释。

错开高峰,老板终于喘得口气,说起开店的故事。老板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2018年以前在重庆当过厨师、卖过调料。一次偶然,从重庆到贵阳搞工程的一个好朋友和他聊天,说贵阳的凉面和重庆凉面的味道很不一样,不太吃得惯贵阳味的凉面。这番话竟给了老板灵感,萌生了来贵阳做餐饮的想法。

2018年,老板来到贵阳,将摊位支在贵大北校区学生通道门。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重庆凉面在短短几天内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生意越来越好。

而后不久,由于某些原因,凉面摊被迫结业,他又在油榨街派出所附近租了家门面继续做生意。“最后因为一些原因我在疫情后搬到了蔡家街。”老板告诉记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小店因为疫情歇业又搬家,等到重新开业的时候,竟然有许多回头客,看到老板微信中提到的店面新址,他们专门在开业当天来店里吃面。“我不只是来贵阳做生意的,也是来交朋友的,这座城市的人很热情。”

聊着天,记者的面也煮好端上了桌。三碗“拳头产品”,其中,酸辣粉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搭配酸辣粉的牛肉也非常入味,形似云南火烧干巴,但味道却如灯影牛肉,五香味为主,又带一丝的甜,加上芝麻的香,层次丰富。

另外,“刘记·凉面有故事”家的辣子鸡不像老贵阳辣子鸡,用糍粑辣椒炒制,也不同于干香的重庆辣子鸡,它属于酱香口味,搭配酸菜很特别,口感清爽。

最后说凉面。乍一看配料与贵阳街头的凉面几乎相同,但是额外加入的白糖让面条在入口时多了一丝甜味带来的鲜香。红油包裹住的凉面,以火热的外表,冰冷的口感形成反差。还别说,冬天在空调房和火炉边待久了,心火旺,这碗凉面带来的清凉感竟那么不同凡响。

老板说,这碗凉面的口感可是他吃了几百碗贵阳凉面,再结合重庆凉面的味道调出来的。“当时就是吃了做,做了吃,身边亲朋听到我喊吃凉面都喊‘脑壳大’。”老板笑着说,年纪越大,越想安定下来,也越想把一件小事做好。他一直喜欢研究吃的,能够开这样一家小店,把自己研究的美食做出来给大家品尝,还能得到食客的称赞,他十分满足。“夏天都是排长龙,美团一到中午就要提前关闭,不然忙不过来。现在冬天吃凉面的少,但还是有食客要求,所以,春夏秋冬,这碗面一直都有。”

凉面,又称“过水面”,古称为“冷淘”。传说其最早起源于唐代武则天未入宫之前。由于武则天与情人吃山西面时烫伤了舌头,于是两人便研究出凉面的新吃法,因而流传至今。

一直以来,贵阳人的夏天缺不了一碗凉面。而今,在寒冷的贵阳街头,“刘记·凉面有故事”不仅给贵阳人在冬天多了一个“任性”的选择,也让贵阳街头美食图鉴里,多了一个“任性”的老板、一段用心的故事……

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