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品质 外炼品牌 贵州文旅交出傲人“答卷”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1-01-31 12:32

逆风奔跑,道阻且长;经历风霜,茁壮成长。

刚刚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对文旅行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出行受控、旅游停滞、消费减弱,疫情之下,市场冻结、财力损耗、人才流失等损失难以估量,文旅行业的脆弱性凸显。世界旅游组织结合统计数据预估,这将是近百年来全球旅游业所经历的最大危机。

不卑不亢,不等不靠,是贵州文旅从业人员的品质,面对疫情,更是如此。在政府部门、文旅企业、广大游客等各方的密切配合、携手努力下,贵州文旅在省内游、跨省游开放后迅速进入状态,以高效率、高要求、高品质的姿态走上“复苏之路”。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玉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来,贵州文旅工作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位置更突出、文化和旅游帮扶任务全面完成、全行业齐心战“疫”、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强劲、智慧旅游全面升级、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文化和旅游活动精彩纷呈、旅游品牌打造实现新突破、艺术创作精品频出、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质进展、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答卷。

2020年初,“云赏花”成为人们领略贵安万亩樱花园风采的新方式。

政策引领 释放行业活力

2020年2月18日至20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建9个调研组,深入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的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文化场所、网吧、KTV等一线,实地调研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文旅企业的受损情况以及复产复工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其间,调研组指导文旅企业“修炼内功”,从企业自身出发开展自救,变停业为“修业”,积极创新、调整经营模式,提升贵州文旅品牌的内容,巩固贵州文旅品牌的形象。

张玉广调研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张玉广表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把切实帮助文旅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快推动企业及项目把路通起来、把人动起来、把工开起来、把事做起来、把门敞开来,全方位支持企业止损降损、恢复开放、加快恢复发展、扩大文旅消费。

国内疫情向好后,围绕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多彩贵州促进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省文化和旅游厅立即配套制定了《文化和旅游行业复工复产规划》《贵州省公共文化场馆及文化和旅游企业有序复工工作指南》等相关实施细则,成立了文旅项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督促兑现减费、降税、续贷、贴息、补助、稳岗、用地、延期办理,并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等。

多彩贵州文化旅游消费券体验官走进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

“筹集资金发放文化旅游优惠券促进消费,调剂8000万元资金扶持1246家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市场主体不减反增。”张玉广说。

没有鸿沟不可逾越,没有险阻不可战胜。在一系列利企利民政策的引领下,文旅行业勠力同心战疫情,消费回暖,市场活力显现,推动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从全面复工复产走向消费和投资的全面复苏。

创新营销 复苏有条不紊

与往年相比,2020年文旅市场营销阻碍重重。受限于疫情防控及出入境游停摆,赴外推介、展示贵州多彩风情的营销举措无法实施,创新成为必行之道。

随着国内疫情向好后,贵州率先在全国召开了文化旅游复苏大会,增强了贵州文旅业复工复产的信心;联合携程、多彩宝发放文旅消费券、惠民券等,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文旅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通过举办贵州省推进乡村旅游复苏暨“放飞心情乡村游”启动仪式、“重走长征路·共赴春之约”系列活动,以及发布贵州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贵州省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十大主题共100条精品旅游线路,与去哪儿网联合推出五重安心保障,鼓励放心出行。

贵州省推进乡村旅游复苏暨“放飞心情乡村游”启动仪式

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和游客心理变化,在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媒体单位的协作下,“贵人黔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重点宣传贵州各地新景区、新线路、新产品,引导全省人民畅游美丽家园,开启“贵州人游贵州”的热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打造了‘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通过小程序就可以服务游客在贵州的景区预约、购票以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旅游需求。”张玉广告诉记者。据悉,上线半年多时间,“一码游贵州”总访问量已突破1亿人次,累计用户超1000万人,获得省政府网站创新发展优秀案例、省直机关目标绩效考核创新项目一等奖、全省数字民生示范项目。

此外,贵州省以“云展览”“云展播”的形式在网上开放博物馆、图书馆,丰富人民群众居家防控期间的文化生活,并推出2000余个鼓舞人心斗志、弘扬抗“疫”精神、讲述感人事迹、歌颂先进典型、宣传防控知识的作品。

“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体验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紧锣密鼓营销的带动下,从省内游、乡村游、城郊游逐渐打开市场,至跨省游恢复,贵州已做好充分的营销。2020年10月1至8日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519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21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假日前七天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4.10%和76.71%。创新营销价值凸显。

鉴往知来 做好“旅游+”文章

全力以赴推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成功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1个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200多个文化旅游+农业+林业+体育等融合项目有序推进;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2020年,贵州文旅行业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经受住了战“疫”、战贫、战灾三叠加大考,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毕节百里杜鹃管理区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危中寻机,逆境前行,向阳而生。”张玉广如是概括2020年。虽然成绩斐然,但旅游供给与游客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缺少世界级和全国知名品牌,旅游产业“低、小、散、弱”,入境游客逗留时间短、人数少、人均消费低等阻碍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仍然存在。

张玉广表示,2021年,贵州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路径、找准方法、强化抓手,努力丰富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引领新消费、充当新引擎、激活新动能,补弱补短、策划招商、加大投入、聚焦重点,努力破好题、开好局、起好步。

梵净山

据了解,贵州省将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双一流”打造、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向着贵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