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谈/TIME | 解锁茶叶“驻颜”术,让你喝茶更安心
买茶时我们都会精心挑选自己满意的产品,但是茶叶买回家后该怎么存放,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颇让人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我们搞清楚事情的本质,从问题导向出发,茶叶要储存得好,并没有那么难。
茶叶储存就是对我们暂时喝不完的茶叶进行合理的保管存放。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外乎有两个希望:一是在我隔一段时间再喝它们时,它们的品质和我刚买到的时候基本保持一致,比如绿茶、红茶等;二是在一定的年限范围内,经过储存后茶的品质能变得更好,比如黑茶、白茶类。
茶叶在储存的过程中,其色香味形会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让茶叶发生一些我们所不希望的变化。比如干茶色泽由鲜亮变枯暗;汤色颜色加深、褐变;茶汤滋味变淡、出现陈味异味;香气减弱消失,产生陈味异味等等。这些茶叶储存中产生的品质劣变现象,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把茶叶存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研究证明茶叶品质劣变的实质是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茶叶内含成分在湿度、温度、氧气、光照这四个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发生自动氧化的结果,这四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中环境温度及茶叶含水量与茶叶储存后品质关系密切,茶叶对光的反应较为敏感,氧气直接参与茶叶内含成分的自动氧化。
此外,干茶遭到挤压后容易破碎,导致茶叶碎末多。我们当然希望茶叶尽可能保持芽叶完整,因此在存放时要避免遭受挤压。同时,茶叶吸附性强,容易吸附异气味,因此在茶叶储存时要尽可能避免异气等外源污染。
知道会导致茶叶变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原因后,在茶叶储存过程中,我们有的放矢地避开这些因素,就能创造出较为理想的茶叶储存环境:低温、干燥、避光、隔氧、防挤压、洁净、无异气味。
但由于生活中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理想条件我们往往不能兼而有之,且不同茶类之间的储存需求略有差异,因此提出一些实际的操作小建议,供参考。
绿茶、黄茶、轻发酵乌龙茶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几类茶的茶多酚类物质保留量相对较多,最好密封后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有条件的话准备一个存放茶叶的专用小冰箱当然最好,但日常生活中也不用刻意为之。可以选择在买茶时用密封性好的的包装将茶叶小包分装,再放进冰箱冷藏,喝完一包再打开下一包。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包茶不要反复进出冰箱,否则茶叶变质速度反而更快。
红茶、重发酵重焙火乌龙茶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几类发酵程度高或焙火程度较重的茶,常温保存即可。但是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受潮,若受潮后茶易变质、甚至产生酸味。同时还需要尽量存放在避光、避高温、无异气的地方,用密封性较好的锡罐、瓷罐、铝箔袋等容器存放。
黑茶、白茶类
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两类茶相对其它茶类而言更耐存放,且在一定年限范围内,茶中一些内含物质会慢慢发生自然转化,茶的品质也会随着时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储存这两类茶时,需要放在通风、干燥、无异味、不日晒雨淋、清洁卫生的环境中。比如放在陶瓷瓦缸之类的器皿中就是不错的选择。微生物的参与是黑茶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黑茶储存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沾染杂菌导致霉变。
说到底,茶始终是用来喝的,储存茶其实也是为更好地喝茶服务的。在茶最好的时候喝掉它,感受茶带给我们的美好,才算是不辜负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