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艺术十日谈丨张沐辰X南方:如何安放我们的身体

贵州音乐广播 | 2022-07-19 19:38

为了和艺术相遇

我们仍可在对话中行进

《裂变 艺术十日谈》

倾听一些与艺术有关的声音

 

点击音频收听节目

张沐辰X南方

第四日:如何安放我们的身体

艺术家 张沐辰

【1】

张沐辰

1988 生于沈阳,籍贯浙江

2011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获学士学位

2015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15年至今 工作于北京工商大学

个展

2013 张沐辰装置作品展,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自动寓言:张沐辰人机关系艺术项目,No Space,北京,中国

联展

再造魔都,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中国 

超视角,海天·云上艺术中心,青岛,中国

云镜,上空间,贵阳,中国

共情·联接,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情感共同体,白境艺术空间,深圳,中国

雕塑四十年,深圳当代艺术馆,深圳,中国

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重返——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重棉四厂,重庆,中国

库里蒂巴双年展中国馆,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巴西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林茨,奥地利

空间协商 —— 第三届CAFAM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民间的力量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展区,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

2022年贵州省博物馆“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展览作品

手,2014 —2017 

互动装置 

木材 ,电机,管线 

尺寸可变 

 

作品阐释:

“手”是一件互动装置作品。每只机械手均在数字传感器与限位钢丝的控制方式下,看似自主实则是被迫地完成着与观众的互动。在今天借助数码设备的人们,让双手摆脱了对物的重负,开始专心于通过动指所得到的非物质信息。自动化、信息化、移动化,在数字设备带来了更多自由的同时,却让我们的双手萎缩, 让我们不再有决心和能力去对抗物质的世界。而在数字机器与资本机器共建的正面社会里,所有形式的反抗也都将被避免。我们失去了一种“动手”的自由。我们如同服用兴奋剂一般沉迷,自我剥削直至毫无察觉的精疲力竭。这种灾难性的强迫更将我们逐渐被抽象成了没有差异化的个体数字。 在机器自主运动发出巨大噪音下,人类与机器所搭建起的义肢隐喻正在成为现实。

既视感 • 1/N,2022 

生物材料、不锈钢、亚克力、数字影像

尺寸可变  

作品阐释:

《既视感 • 1/N》系列是一组以不同比例的生物材料作品。表皮透明的雕像由胶原质生物材料对玩具兵表面进行翻制所得,这种材料与构成我们身体边界——皮肤的基础结构相一致。 人们从来没有像在今天这个以日益紧迫和广泛的威胁存在为特征的时刻一样,对真实的世界如此强烈的“过敏” 着,渴望“安全”。预防性战争的概念通过媒体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整个社会越发呈现出自我破坏性的防御模式。我们试图在真正处于危险前的自救以让我们变得已变得“精疲力竭”,我们正是如此脆弱。 作品以各类冲突情境为背景所制造出的玩具为意向, 借用我们身体的免疫机制与军事行动间相互的比喻,在清除与消灭,修复与净化的关系下,重新评估脆弱的“安全” 边界(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在封闭和开放间平衡的可能。

贵州首个国际数字艺术的顶级展览

《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

4月29日——8月31日

贵州省博物馆正在展览中

《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展览是从全球化数字艺术的思想和方法入手,是一次具有学术性、公众性、本土化、国际化的科技艺术项目,该展将是贵州首次国际数字艺术的顶级展览。其中涵盖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林兹艺术节等参展艺术家的重要艺术家作品。不仅是一次全球数字艺术的峰会,更是对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科研、生产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一次国际化与本土化 的实践项目。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 古物新生:考古学与数字艺术的融合

• 后生命意向:人与自然、社会、科技的连接

• 合成人间 : 虚拟现实与现实人间的关联

• 算法图像 : 数字艺术的意义

展览亮点

(一)本次展览是贵州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涵盖全球化数字影像和多媒体浪潮的国际化的大型学术展览。

(二)本次展览是汇集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44位重要数字媒体艺术家的展览,其中有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家七位,这也是代表全球顶级影像和数字艺术的国际峰会。

(三)本次展览有来自全球重要的影像艺术家参展,影像和数字艺术占参展作品的50%,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也是与贵州省博物馆的积极对话。

(四)本次展览是一个数字科技+艺术的国际“饕餮盛宴”,该展是贵州具有国际品质的新媒体艺术事件和网红打卡热点,  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展览场地:贵州省博物馆

《裂变》是一次数字艺术国际化的虚拟时空会面;是一次数字艺术从媒体实验室走向公共场域的实践;是全球化数字艺术与贵州博物馆的一次“核聚变”实验项目;是全球化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症候,也是巨变时刻文明交汇的缩影。这场饕餮盛宴,值得你的驻足!

 

 策展人

Birgitta Hosea| 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小涛 | 1970 年生于中国重庆,1996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 年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2016 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住于北京,张小涛是中国新锐绘画与新媒体艺术的代表人物。

李飞 | 1976年生于云南昌宁,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史学博士,研究馆员。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购票扫描以下二维码

支付宝-贵州省博物馆展览购买二维码

 

小程序-展览购票二维码

 

美团购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