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 | 天柱:一个粑粑成就一个产业 富了一方百姓
又是一年端午至,又到粽叶飘香时。随着端午节临近,天柱县传统美食粽粑又一次迎来了销售旺季。
在天柱县,说到粽粑,首先想到的就是邦洞街道的西安村和高酿镇的三寨村。这里村民们做出来的粽粑不仅好吃,还特别好卖。
6月15日,记者来到天柱县邦洞街道西安村,在该村致富带头人刘菊兰家,几位村民正与她一起在忙着赶制客户这两天预订的粽粑。
天柱县邦洞街道西安村村民吴玉花(左)、姜红英(右)告诉记者,
吴玉花:“来买的人多了,她做不快,就请我们来帮她做。”
姜红英:“我们从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做,要做到下午5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不仅自己要吃粽粑,走亲访友也少不了要带上些粽粑。据刘菊兰介绍,西安村的粽粑打出名气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她们都要忙碌好一阵子。
天柱县邦洞街道西安村致富带头人刘菊兰向记者介绍,“平均一天要做5千块钱左右的粽粑,我们有十多户合作社,他们一天也是要做几百上千块钱的。”
西安村的粽粑甜而不腻,吃后满嘴飘香,深受大众的喜爱。有30多年做粑卖经历的刘菊兰看准商机,于2016年牵头成立天柱县西安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的妇女们一起把西安村的传统美食粽粑、三月粑、糍粑等农特产品推向市场,打造了一个以粑粑为主的农特产品产业,实现了在家也能增收致富的梦想。刘菊兰家一年卖粑的收入就达到了60余万元。
天柱县邦洞街道西安村致富带头人刘菊兰告诉记者,除了粽粑,他们还做各种各样的粑粑,“一年到头做的东西比较多,三月粑、粽粑,还有灰碱粑、糍粑。”
一个粑粑成就了一个产业,也富了一方百姓。如今,在天柱县,卖粑粑收入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天柱县从事粽粑、糍粑、三月粑等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的农户达700余户,销往省内外的农特产品收入达2300余万元,户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天柱融媒 记者: 杨德志 陈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