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闹春耕│贵州省农业机械化政策推介及水平提升三年计划
贵州省农业机械化政策推介及水平提升三年计划
2月12日,2022年贵州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招商推介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兽医师、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唐隆强在会上作农业机械化有关政策介绍,并明确贵州省今后三年农业机械水平提升的主要目标、行动重点和保障措施。
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推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共八章三十五条,2004年11月1日施行。2018年10月26日修正。一是突出科研开发重要性,二是严把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关,三是强化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四是支持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五是提供农业机械政策保障。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推动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需要,农机装备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农机发〔2021〕2号)。《规划》强调,要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9〕19号)。《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3100万千瓦以上,“宜机化”在500亩以上坝区全覆盖,力争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马铃薯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加强我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通知》(黔农办发〔2021〕2号)。要求强化8项措施,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一是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试验示范。二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三是强化农机服务能力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购机补贴政策。五是加强科研推广运用。六是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七是整合资源,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八是总结经验,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农发〔2021〕17号)。该方案确定选取15大类38个小类121个品目,纳入《贵州省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重点支持稳产保供。将适宜我省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在补贴标准方面着力做到“有升有降”。提升部分重点机具品目补贴额,测算比例从30%提高到35%;逐步降低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机具品目补贴额,到2023年补贴额测算比例降至15%及以下。
贵州省今后三年农业机械水平的行动重点:
农业机械购置政策。争取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投入力度,强力提升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粮食安全农机需求全覆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农机需求基本满足的购置补贴政策。开展成套设备新产品补贴试点。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研究制定对农机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贵州省今后三年农业机械水平的支持政策。
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提升。支持主要粮油作物和农业特色优势作物种植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改造提升。今年增长260万亩。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支持建设以服务粮油为主、优势特色产业为辅的区域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规模生产主体构建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探索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模式。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技术推广。
贵州省农业机械化保障措施:
从2022年起,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6%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现有2000万亩)种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0%以上;新建和培育区域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原值100万元以上,主要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40家以上。加大粮油单产提升工程资金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保障力度。提高中央及省级购置农机补贴资金额度;坝区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优先用于主要农作物产地建设和提质;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重点落实在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烘”等环节作业补贴;现代高效农机化项目资金重点用于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示范点建设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