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悦读 | 《定风波》,另一个“轻舟已过万重山”
原本一路顺风顺水的苏轼,因一场文字风波,成了阶下之囚与戴罪之官......
在徐州,他治水、寻炭,哀民生之多艰;在湖州,他同样治水、巡视、抚江南之美好;在开封,他蒙冤入狱,生死未卜;在黄州,他也曾惶惶然不可终日,却终因内心的强大而走出厄运的阴影......
为何半辈子颠沛流离、命途多舛?
走在风雪路上的苏轼,想起从前被发配到岭南的诗人韩愈,不觉轻叹了一口气道:我们两个摩羯座,同病相怜,注定一生多磨难……
原来,十二星座在敦煌就已经完全出现,而最早魏晋时期,摩羯座就超越十二星座来到中国了......
郦波讲述“韩愈、苏轼都是摩羯座”
苏轼自然不会被磨难吓到,他在逆境中也能过得闲适、安乐,一派天真自然。
苏轼的“舌尖体”
黄州三面临江,两岸风景秀丽。苏轼与儿子苏迈整整走了一个月,总算到达黄州。
看到绵延无尽的江水,苏轼却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有鲜美的鱼可以吃,看到漫山茂密的竹林仿佛就闻到了笋的香味。
这个初到黄州的摩羯座,写下了他的“舌尖体”: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用糕饼换石头,
和小孩儿玩 “打水漂”
走在黄州的阡陌江岸,苏轼是个看起来游手好闲的怪人。
他总会在酒后的下午,独自一人,布衣芒鞋,四处漫游,反正谁也不认识他。
有时他会在袖筒里装着许多石子,在江边与小孩子比赛打水漂,还用糕饼和孩子们换得二百九十八颗彩石,堆成小山,便成了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劫后余生,依然心有余悸,苏轼从来不敢喝醉,只怕酒后失态乱说话。
他只能用这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方式来打发时光。
工资不够花怎么办?
苏轼教你小妙招
以戴罪之身贬谪黄州,苏轼这个编外官员收入减了一半多,他手边只有微薄积蓄可资日常开销。
为了节省用度,他就每月拿出4500枚铜钱,分作30份,悬于梁上,规定每天只取一份用。
若有节余,他便把钱放进竹筒,攒到钱足够多时,再邀友共饮。
“东坡居士”的雅号
怎么来的?
手中积蓄渐渐花完,大江风月岂可疗饥?
44岁这年,苏轼给自己取了个“东坡居士”的雅号,因为他要在东坡种田。
他耕种的时候想起了白居易当年被贬忠州的时候,最喜欢到一片叫东坡的山坡上去种树,写了不少的东坡诗,所以他才叫“东坡”。
苏东坡这个名字比苏轼、苏子瞻还有名,但这个缘起是从白居易那来的。
年底,东坡自产大麦二十余石,一家人捣麦做饭,咀嚼起来啧啧有声。苏轼别出心裁,将大麦与小豆掺杂做饭,吃饭的时候,孩子们互相打趣,说是如同嚼虱子,苏轼的继室王闰之给这道创意餐起了个别致的名字:新式二红饭。
《定风波》
另一个“轻舟已过万重山”
1082年,三月七日那天,苏轼到三十里开外的沙湖去看田置地。
归家路上,天降大雨,众人皆奔走避之唯恐不及,他却淡定从容、笑对无常,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定风波》。
《定风波》的词牌来自于敦煌的曲子词。儒家知识分子不仅要定天下的风波,还要先定自己人生的风波。苏轼就是“定风波”的典型。
濮存昕朗读《定风波》
苏轼一生虽历经坎坷挫折,却依然热爱生活,创制了东坡肉、建造了雪堂、开垦了东坡,更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以及让人为之精神一振的《定风波》,还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以三百年前贬谪岭南的韩愈为样板,同为深沉多思的摩羯座,苏东坡以先贤自况且自嘲,在世人以为最不堪的冰雪境地里却绽放出最鲜艳的花朵。
正是在风霜雨雪中,他给自己勾勒出了一幅君子的画像。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不正是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吗?
内容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