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说警事丨落实基层“小警务” 邹世贵12年只走“一公里”
烈日下、寒风中,他们像挺拔的劲松,坚守岗位;迎朝阳、送晚霞,他们如暗夜的明灯,光照通途。他们是人民警察,他们是筑警先锋!
邹世贵,是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小碧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在基层派出所,群众点滴小事里有安危冷暖。邹世贵用自己的用心、爱心、耐心,把一件件为民、亲民、爱民的“实事”,真正落实到社区警务“工作清单”上,筑牢辖区平安防线。
“社区民警其实没什么大事,但是却又都是大事,比如说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等家长里短的事,但这些事如果你处理的不好的话它是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很有可能发展成大问题。”
今年6月12日下午,小碧派出所接群众杨女士报警称60岁父亲走失了。接到求助后,邹世贵和同事迅速出警。到场后,邹世贵了解到,走失的老人除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随后民警通过调取医院周边的监控发现,老人从医院周边的乡村小路走进了甘庄村的山林,而自从老人走失后天空就下起了大雨。
“找了两天老人的家人都觉得老人在世的可能性不大,都准备放弃,我们安慰她就说我们再努力一把,然后我们联合分局法制大队、网安大队、刑侦大队治安大队、小碧派出所、龙洞堡派出所全分局动员及甘庄村委会对周边进行地毯式搜查,3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摔到山下的老人,所幸老人生命体征还算平稳。”
2023年6月,辖区60多岁的魏大爷找到邹世贵,希望帮他解决一个家庭矛盾。因为家里拆迁的问题,魏大爷和另外7个兄弟妹一直关系不好,不管是村里组织调节还是亲戚朋友从中调解,都没有解决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魏大爷越来越渴望看到兄弟姐妹和谐共处,思来想去就找到邹世贵希望调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当时魏大爷找了我之后,我就把他们几个姊妹全部约到了村委会进行调解,轮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争论非常激烈,甚至互相谩骂,我们就把他们分开轮流的单独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就把这个矛盾解决了。这个魏大爷就住在我们派出所楼上,每次遇到我都拉着我的手表示感谢。”
除了事无巨细,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邹世贵也在警务工作提升上做了很多思考。
首开紫郡小区,作为小碧派出所基层治理的“桥头堡”,邹世贵从2023年3月成立警务室就在这里坚守。这个警务室实现了7×24小时不“打烊”。在这里,无论是户籍业务,还是交管业务等,都可以“一站式”搞定。
而这个警务工作室的雏形最开始仅仅是一个背篼。2012年开始在贵阳市小碧乡猫硐村的街头,经常会看到邹世贵和同事的身影,他们在街头向过往的村民做普法宣传。
“一开始我们每个赶场天都去做普法宣传嘛,后来很多老百姓都来咨询我们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的情况,后面我们就把这些公安业务加入到工作中去,当天赶集就给老百姓收集需要办理户政业务的资料,等到下一个赶集天后,我们又把办好的户籍身份证等等带给老百姓,慢慢的这些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就采取使用背篼背着去赶集,老百姓就喊我们为背篼警察。”
从背着背篼办理公安业务开始,邹世贵就在思考,有一天一定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快速办理公安业务。邹世贵的这个理想终于在2023年3月得到了实现。现在的首开紫郡警务室就是当初邹世贵理想化的产物。
“我们警务室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不仅可以提供矛盾纠纷常态化多元化排查化解、可以说是‘一站式’业务办理等五大警务服务的地方,还能办理出入境业务,可以说我们这个警务室还是全省唯一一个可以办理所有公安业务的警务室。”
此外,首开紫郡小区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针对群众关心的孩子上下学时段的安全问题,首开紫郡警务室组织警员及义警队队员,在上学期间的每天7点30分至9点、17点至18点,为小区幼儿园、小学设置护学岗,切实为群众解决校园周边安全问题以及因接送孩子引起的周边交通拥堵问题。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小平安,落实在工作清单上,带来了辖区的大平安。双龙公安分局成立以来邹世贵先后接处警超6000余次,参与侦办各类刑事行政案件300余起,调解纠纷近800余起,带社区辅警、警务助理累计开展入户走访超过15000余次,登记采集人口数据超40000余人次,通过走访排查化解矛盾不计其数。从2012年到现在,12年的时间,邹世贵只走了一公里,这一公里就是公安民警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