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看!将亮相第二届 “艺文香港”的展品,让多彩贵州具象化了

2024-12-15 09:00

12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艺文香港”国际艺文博览会举行。贵州省受邀作为首个主宾省,将借各项绘画、摄影作品以及非遗精品等,全面立体展现贵州 “文化千岛” 的多彩文化基因,为观众带来多彩贵州最独特的艺术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刺绣——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苗绣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华刺绣艺术,成为记录苗族历史的重要载体。千百年以来,苗家人以针线作笔画,以服饰为纸页,把苗族的文化信息以图纹的方式,记录在代代相传的苗绣里,被称为 “彩线绣成的史诗、穿在身上的图腾”。

九龙图|马尾绣|宋水仙

施洞盛衣|苗族刺绣服饰|欧东花

银器——在本届 “艺文香港” 上展出的银器均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正云之手。1971 年,李正云出生于贵州雷山县控拜村一个银匠家庭。他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协会理事、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李正云的作品突出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质感细腻,线条流畅,图案虚实交替,造型美观。

苗族银马花|李正云

蜡染——贵州非遗蜡染是一项历史悠久且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以蜂蜡作为防染剂,手工绘制在各类天然纤维织物上。绘制者运用蜡刀精心勾勒出丰富多样的图案,涵盖花鸟鱼虫、几何纹样等,这些图案往往承载着当地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寓意与生活写照;随后,将织物放入靛蓝染料中浸染,染后经水煮脱蜡,便呈现出蓝白相间、清新素雅的精美效果,充分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蜡染是贵州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以及对生活和美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太阳鼓艺术画|王春英

地戏面具——地戏是明代流行的曲艺形式,在安顺地戏演出中,演员戴着的木质面具,被称为 “脸子”。这些面具由白杨木制成,经过多道工序雕刻而成,色彩鲜艳且细致,角色多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如文将、武将等。屯堡地戏演绎忠肝义胆的历史故事亦成为贵州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

安顺脸子(单雄信)|鲍波

水城画——中国水城农民画是一种新型的造型艺术,源于当地少数民族的挑花、刺绣和蜡染等民间技艺。题材多为中国云贵高原上居住民族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美丽的自然风物、节庆游乐等。这些作品完全由百姓创作,画风夸张,图案丰富多样,色彩对比强烈,呈现出独特的视觉韵味。水城画从 1983 年发展至今,通过大量展览,甚至走出国门为世人所知。

乡村协奏曲|徐源

此外,除了工艺品展示,博览会现场还将举办贵州非遗示范活动——苗绣、马尾绣和银饰锻制展示,让非遗工艺的制作全过程全面呈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