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茅台 | 大哥的礼物

综合广播 | 2020-07-24 16:07

大哥的礼物

大哥的礼物

00:00 / -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品味·茅台》,我是静宜。

礼物,是传递祝福的一种形式,也是爱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一束鲜花,一本书,一句问候,一份关爱,又或者是一种经历……我们的人生因为各种各样的礼物而丰富多彩,因为各种各样的礼物而变得有情谊有意义。而每一份礼物的背后应该都藏有一段故事,都隐着一种心情。

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品味茅台《大哥的礼物》,看看远从北京学习而归的大哥会带回哪些特别的礼物。

1967年年底,天特别的寒冷,在一个风雪飘飘的夜晚,大哥突然回来了。

大哥在北京上大学,因为家中贫困,加上路途遥远,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看到大哥突然而至,我们既高兴又疑惑。

原来,大哥读书的学校,很多学生都停课了。大哥就没等放假,背着行囊,冒着雨雪,风尘仆仆地从北京回到四川的家里。

我们围着大哥问长问短,大哥放下行李,跺跺沾满泥土的脚,搓搓冻红的手,弯下腰将我们揽着,亲切地看着我们,又用手刮刮弟弟的鼻子:

“小刚长这么高了,都快成小伙子了,怎么还流鼻涕?”

大哥帮弟弟擦掉鼻涕,然后眨着眼睛神秘地看着我们:

“你们猜我从北京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

“哥哥,是什么好东西?”

“你们猜猜看!”

我们几兄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地茫然,都摇摇头。说实话,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除了填饱肚子以外,对其他精神上的东西,家里只有几本翻烂的小人书,其余的都不敢奢望。

大哥打开行李包,从里拿出一个木头盒子,中间有两个圆形的旋钮开关。大哥把它放在桌子上,骄傲地对我们说:

“这是我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的收音机。”

“大哥真棒!”

随后,大哥又从包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长方形的东西:

“爸、妈,这是我给你们带的礼物。”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报纸,贵州茅台酒!我们再一次惊呆了。我们围上去,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闭上眼睛深呼吸,仿佛闻到了醉人的酒香。

母亲闻声从厨房里出来,她看见了茅台,连忙将双手在围裙上擦干净,惊喜地问:

“大娃子,这么高级的茅台酒在哪儿买的,我们这里根本买不着。”

“这是我大学里的一个同学用外汇票帮我在友谊商店买的。”

“多少钱?”

“妈,您就别管多少钱了。”

“大娃子,妈猜这酒肯定不便宜,怎么花心思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妈!你和爸爸辛苦一辈子,就让我们好好孝敬你们。你寄来的十块钱生活费,我省俭着,知道你和爸爸喜欢喝酒,每次都是买几角钱一斤的高粱酒,我看着心里难受,好不容易托人买了这瓶茅台酒,你们二老好好地享受享受,开开心心地过个春节,明年我就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您就别再心疼钱了,行吗?”

大哥双手摇着母亲的肩膀调皮地游说着,弄得母亲哭笑不得,只得点头答应了。

这一年,我们家在茅台酒的醉人芳香中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春节。

茅台酒喝完以后,母亲舍不得丢掉那个瓶子,每当想喝酒时,她又去买几角钱一斤的高粱酒装着,平时就放在我们家那五斗橱上最醒目的位置。

有一天,弟弟小刚的班主任来我们家家访,一进门就看见那个茅台酒瓶,他很意外。母亲见状,立即热情招呼:

“王老师,您难得来,今天晚上就在我家吃晚饭,到时候叫小刚他爸陪你喝两杯,顺便了解一下小刚在学校的情况。”

母亲说着就从五斗橱上拿下茅台酒瓶摆在桌上,王老师是受宠若惊,连连摆手:

“别拿这么高级的酒,我受用不起。”

母亲知道王老师的心思,笑了一下:

“王老师您不要紧张,这瓶茅台酒我们过年就喝完了,我是舍不得丢掉这瓶子,才在里面装了高粱酒。”

王老师听了,才将信将疑地把瓶子拿起,轻轻打开瓶盖,一股醇香的酒味立即弥漫出来。王老师用鼻子使劲呼吸着,然后还是不相信地问母亲:

“里面装的真是高粱酒?怎么闻着这么香?”

饭桌上,王老师和父亲频频碰杯,细细品味,他认真地对父亲说:

“装的高粱酒都还这么香,如果是原装酒,那简直不得了。”

就是这个茅台酒瓶子,我们家整整用了十年,高粱酒装了一次又一次,我们陶醉了一回又一回。一直到改革开放,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我们家才重新买了茅台酒。

一晃四十年过去,但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一看见茅台酒,我就会触景生情,就会想起四十年前那个温馨的夜晚,大哥从远方给我们带来的珍贵礼物,那瓶孝敬父母给我们家带来无比欢乐和幸福的茅台酒。我的心里就会洋溢起一种浓浓的亲情,仿佛那熟悉的香味,已经向我袭来,沁人心脾,使我深深陶醉,久久难忘。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主持人静宜向您问安。明天同一时间,继续与您《品味·茅台》!

稿件统筹:孙鹏祥

制作:龙静宜 梁克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