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历经千帆,我选择在家乡贵阳开一家独立图书馆

综合广播实习记者冉婷菲 | 2020-08-16 16:26

离开商业繁华的贵阳市富水中路,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走,绿荫丛丛中,在一处僻静的小巷,记者来到了位于忠烈街15号的三克岛图书馆。这里,没有嘈杂的车流与人声,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鸟声。它的安静与闲适,和附近的商业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克岛只租书不卖书,每本书一天一块钱。为什么叫三克岛呢?它是一个英文单词sanctum的音译,意为秘密书橱的意思,音译了几个字,最后选择岛字配合最后的音节。岛,是一个孤独的字,阅读本身就是只能自己进行的孤独的事。”店主方静说,三克岛图书馆是一家只专注于阅读本身的贵阳独立图书馆。

从外面看,三克岛图书馆是一座老旧的房子,地上的鲜花,挂立的彩旗赋予了房子新的生机。近年来,以大量文化附加值而出名的复合型书店源源不断地吸引着顾客,可是,三克岛图书馆里既没有复合型书店的文化沙龙,也不售卖任何文创产品,相反,它只提供书和简单的茶水、饼干。正是因为这样纯粹的阅读环境,也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喜爱安静读书的书友。

付焕娜是三克岛图书馆的常客,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很多书其实都很不错,这是一家有自己个性的图书馆,和一些为了打卡和娱乐的网红书店相反,这里丝毫不浮躁,我觉得看书的地方就应该是这样的氛围。”     

进入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层阁上摆满了的书籍。淡黄的灯光和棕褐色的书架。一种复古,精巧,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40平米左右的图书馆,经店主的精心布置后,藏书种类也极其丰富,不乏著名,漫画,杂志,外语书籍等。

店主方静希望自己的图书馆可以给人一种在家里看书的感觉。“我不想做零售,卖书于我来说,跟卖一杯咖啡或者卖了七百多页纸是一样的。就是我完成了这些零售的行为,我和读者以及阅读这件事情就没有联系了。”

在图书馆里,一些老旧且精美的老式家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方静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这些大大小小二十几件家具,都是自己花费重金从北京淘来的,因此,每一个桌椅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故事。

“我收的都是老家具,在线上买的家具成本当然会低,但是它是量产的,你走进每一家咖啡店,书店也好,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是从北京买来的,我不知道它曾经的主人是谁。如果有顾客问到的话,他可能会想到这个椅子本身的和什么样的人发生过联系,我相信这种联想能够给顾客一些奇妙的感觉。”方静说,自己很喜欢这样独特且富有历史感的韵味。

在图书馆的尽头,有一排专门放置旧书的书柜,这些旧书根据年代从老到新,从左至右一一分类,时间跨度达到80年,仿佛在安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一本书在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版过,九十年代出版过。就像《百年孤独》,现在仍然在出版。最新出版的你可以自己获得。我提供的阅读物,和你在网上能看到的那些是有区别的,我希望给读者找到另一个排版,另外一个装帧,另外一个字体的读物,有一些书甚至早于你的出生年份。”方静表示,书籍的变化和年代感,正是自己图书馆的亮点,也是自己的图书馆和市场书店最大的不同之处。

图书馆第二层放置的是各个年代的杂志。方静曾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后在北京从事新闻编辑和杂志设计,因此,她对印刷物情有独钟,收集了大量的杂志和漫画。 

“一期杂志是要经过专业团队的编辑,前前后后的审阅才能出版。除此之外,杂志上的每一张图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和反复修图的成品。一本印刷物汇聚了很多的劳动和心血在里面,所以我很尊重他们。”方静说,在她看来,印刷物是凝结了相应时代观点与审美的艺术品。

方静说,在北京奋斗多年,换了一个又一个职业后,想要办图书馆的想法在她心中逐渐生根发芽,过年时回到贵阳时,无意间看到这个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却又宁静质朴,让她心中图书馆的样子一下子成形,随即开花结果,于是有了今天的三克岛图书馆。

“我长久以来的愿望,就在这儿实现了。我和我的先生都是贵阳人,我们在这个城市长大,对这个城市有深深的感情。在外闯荡了一圈后,有了开办图书馆的想法后,理所当然地想要将它坐落于家乡。其实,我可以再晚一点再来做这样一个图书馆,但是我希望把最充沛精力放在这件我最想要做的事情上。”方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