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故事这漾说丨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 ——记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局长陆育义
身穿法袍,胸戴法徽,手握法槌,他们就是人民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司法为民的践行者,法律权威的捍卫者,法治中国的建设者。
【政法故事这漾说】这一期,让我们一同翻开法官们为梦想奋斗的每一段岁月,透过文字聆听他们的故事,品读政法人的心路历程,传递法治力量,感受司法温度。
坚韧和勇敢是他的人生底色
在单位,陆育义是出了名的“铁人”,2012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发作疼痛到浑身颤抖,行走困难,医生强烈建议他住院做手术,但他尚未出院背着理疗仪就回到工作岗位上。把折叠床安放在办公室,晚上加班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这样的情况是常有之事。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公平正义只有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并且认可了,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
坚持铺平最后“一道坎”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要我的钱!我有错吗?”蔡某对着电话咆哮着。
这不是陆育义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应该是案件执行的最后结果。
2021年4月10日,王某驾驶的轻型货车与马某驾驶的汽车追尾,事故造成王某当场死亡,马某与其车上乘客蔡某不同程度受伤。本次交通事故经认定由王某承担主要责任,后查明该事故中轻型货车车主为杨某。蔡某提起诉讼向杨某主张赔偿。法院经审理,判决杨某赔偿蔡某某各项费用共计5万多元。杨某未履行赔偿义务,蔡某申请强制执行。
调查过程中,陆育义发现杨某是残疾人,父母年事已高,妻子务农,均无稳定收入来源,居住房屋为危房,属于特困户,无可供执行财产。然而蔡某认为,法院判了,就应该把钱执行到,杨某无财产可供执行,就只能找陆育义讨个说法。
一方的杨某身体残疾,一方的蔡某等着用钱,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然而,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一名执行法官,捍卫群众胜诉权益是他的职责,如果他都胆怯了,退缩了,那就没有人去兑现真金白银的承诺。
面对蔡某的无端责难,陆育义没有争锋相对,反而是换位思考,第一时间帮助蔡某申请了司法救助,及时解决其生活燃眉之急,让他们一家顺利地度过了难关。
“我只知道,在这里找您最顶用!拿不到钱,我把怨气都撒到‘恩人’的身上,他却耐心宽慰我……”谈及事件经过,蔡某羞愧到无地自容。
陆育义说,一名执行法官,捍卫群众胜诉权益是他的职责,如果他都胆怯了,退缩了,谁来兑现真金白银的承诺。
民生利益无小事,必须把每一个案件执行到位。哪怕是看似标的不大、人数不多的小案,往往背后涉及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或经济利益,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更是关联着每一个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牵动着普通百姓冷暖安危。
走到“最后一步”的执行者
2022年1月18日至27日,全州两级法院开展为期十天的“雷霆九号”执行专项行动。
陆育义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满腔热情投入到“雷霆九号”执行专项行动中去。他全力执结一批涉民生类案件,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加大对“老赖”惩戒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陆育义感慨地说:不能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谁让农民工兄弟过不好年,我就让他过不好年。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他永远在路上,有时穿过田间泥路或废旧工厂,努力核实财产线索,有时前往政府机关或市井街道,与形形色色的被执行对象交涉案件情况。
执行路上,偶尔还会惊现意外情况,去往乡镇的路上,车胎被扎,车辆抛锚……是常有之事。
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挑战,陆育义认为必须摒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勇于探索和实践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在2023年8月16日,黔南中就院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头条号等新媒体矩阵,开展了第一期“执行局长说执行”直播普法活动,陆育义走进了直播间。
在直播中,陆育义详细介绍了执行局的职能情况,执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执行不能”与“执行不力”及执行工作中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向广大网友做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全网近5万网友在线收听收看了这场直播,100余名网友参与了互动提问,“执行法官”也撕下了神秘面纱,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目前,“执行局长说执行”栏目将常态化开展,除了展示执行工作成果之外,还助力凝聚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形成执行合力破解“执行难”。
最“硬气”的局长
壬寅钟声已经敲响,都匀市区大街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到处充满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息。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门口几百人的法官法警队伍整装待发,即将出动。
“谁让农民工兄弟过不好年,我们就让他,过不好年!”
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长陆育义一声号令,掷地有声。
雷霆九号,行动开始。
“出发半天时间,我们就冻结了资金金额 54.8 万元,发放农民工工资 175.1 万元,查封房产 916 平方米,解决执行难,我们顶得住!”陆育义在“执行法官说执行”的直播栏目中,谈到当时的情况这样说。
破题入局,当坚决执行,用实际行动把 “真金白银”的承诺和工资装进农民工的口袋里,这场维持十天的行动,让人们记住了陆育义这个名字。
付出与理解的双向奔赴
有人常说,执行难,执行难,翻过一山又一山。
在执行案件中,很多申请执行人认为只要把相关材料交给法院就可以坐等拿钱,当法院穷尽各种执行措施,仍无法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最后只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时,一部分申请执行人就会认为是法院执行不力,法官不作为、不办事,甚至认为,既然是法院作出判决,就应该负责把钱执行到位。为此到处上访,牵动法院很大精力去做信访化解工作。其实,这类案件不能执行的原因是被执行人的财产因客观原因无可供财产执行,通俗讲就是“没有钱还”,并不是法院执行不力。
为此,陆育义与黔南法院所有同仁一道,跟随调研组到福泉法院调研执行工作、到长顺县法院调研督导工作、到甲良法庭调研指导工作、到干村村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宣讲会。
警察和法官的工作给予他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注重运用“听、看、走”方式,在诉前多听一听当事人心声、多观察当事人心理变化,在调解中多入户做一做疏导工作,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工作的温度。
法庭之外,很可能坐着一位哭红双眼的女儿,定责多一些,赔偿金就少一些;
田间地头,很可能就有一个苦苦等待的老人,执行快一些,他的生活就能好一些;
怕见光的账单里,或许藏着被法人转移的固定财产;
最湿冷的屋檐下,或许等着一笔早该到来的赔偿金…
陆育义深知肩上担负的是人民的重托,他的初心一直未变。他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耳聆听、用脚测量,让国徽永远闪亮,让天平更加生辉,努力用心中的法官梦托起时代的中国梦。
执行剑,踏破万里河山;护民生,流年未曾虚度。
如我在执,便是如此。
作者:冯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