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堡村
真武堡村地处松桃县城45公里,处普觉镇政府所在地东南方向4公里,该村地势开阔,自然村落主要由店上、塘房、小院子、真武堡等多个宅区构成,座向大多随地形、道路变化,呈组团状分布。集中连片现存各类木结构青瓦房较少,形制为正房与厢房配对,多数为清末建造,以四合院五柱六瓜正房配五柱二瓜或三柱二瓜厢房为主,均为穿斗式木结构青瓦房,具有独特的工艺水平和建造技艺,保存状况较好。
风景名胜
文笔塔建于古河道旁文笔坝右下方,田野相间、河水环绕。在乡间小路中远远便可看到它的身影。白石垒砌的墙体仿照原本旧塔的样子搭建起,惟妙惟肖的毛笔形状在不大的空地上建起,塔身镶嵌有一块描述文笔塔的简单介绍。围绕塔身的是捐赠建塔人的信息以及感谢话语。据村内老人介绍,文笔塔前身也是搭建在这里的,不过由于建设时材料的匮乏和不规整,在一场大雨中损毁。现在建设起来的是通过村内老人的夙愿和年轻一辈的努力集资建成的。建成后的文笔塔也成为了该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文物古迹
土地庙:村中大大小小土地庙有六处,位于河流水坝处上上下下就分布有三座。据村民讲述以前这些土地庙都很老,因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都有一段时间不存在于村子。因后人的倡导和精神层面的依托,便在原先被毁土地庙旁边建立起新的土地庙。在旧址的旁侧建立,也是为求得旧址土地的认可。村落中的土地庙门朝向各不相同。其中最为古老的土地庙建筑上还存有当初先辈们建设留下的大石板,村民描述该石板是在建村时就一同建设雕砌的。全村土地庙主要都是以简单的水泥或砖块砌成,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不到2米,面积大小几乎不超过十个平方。土地神源于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土地爷和土地婆婆在精神层面便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如今村民仍保留有在土地庙前祭祀祖先的传统,每逢春节、清明、重阳和亡者生祭死祭就会在土地庙前焚香烧钱,告慰先祖。
真武堡村集中建筑物南部不远处有一条河流,该河流可沿河道追溯到发源地。位于真武堡村前方的河流从左到右修建有三个水坝。三个水坝的名字分别叫做:“秧天坝、朝天坝和文笔坝”,它们按照水流地势修建(不会影响下游流水)。三个水坝的修建时间最古老的也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先辈们入住这里利用修建水坝的方式拦截水流,减缓水流流速,修建水渠便于农田植物灌溉。同时做到防止天旱水流枯竭。现河坝有部分重新修茸,中间的朝天坝因靠近学校所以在其上方修建简易桥梁便于学生通行。
非遗项目
滚龙
真武堡滚龙与寨英滚龙同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政权建立之初,明太子朱桢奉父命率大军到偏远的武陵山区开疆拓土,平乱安民,他一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历尽艰险抵达寨英后,看中这块风水宝地,遂令将士安营扎寨,筑城堡,修工事。滚龙全长36米,共分17节,由34人轮换舞动,以九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500个直径60公分左右的篾圈等距排列成龙身,再以整幅的绸布画上斑谰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以粗竹揉扭而成,固于龙架之上,蒙上特制的防火布料加以描画。龙头龙身点上油捻,光彩照人,远远望去,宛如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