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 | 遵义红

解放军报 | 2024-12-08 10:48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城的名字由来,外地人少有知道。因为一次会议,这座偏居中国西南的城市,不仅为世人所熟知,更在革命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从山东来,走过沂蒙山,踏上遵义这片英雄的土地,心情无比激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一处处红色场馆与旧址,让我深深感动。在这片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河叫赤水河,山叫红军山,仿佛空气中也氤氲着红色的元素。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有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我来到遵义会议会址时已是中午时分,众多游客依然相继在熠熠生辉的“遵义会议会址”牌匾和小楼旁拍照留念。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曾提到,召开遵义会议时,每每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槐树……如今,那棵槐树根深叶茂,枝干长成一个大大的“V”形。

1935年2月,遵义之战,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这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善战。这次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红军将士士气,让红军获得了物资补充,也使红军得到短暂休整机会。28日,毛泽东同军委纵队过娄山关,到达大桥。随后,他有感于娄山关战斗的胜利,满怀豪情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突破乌江天险、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众多革命历史事件,在光辉史册熠熠闪耀。在这片被革命先烈热血染红的土地上,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幅幅资料图片、一段段红色故事,都在讲述着红军长征的苦难与辉煌。它们展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不屈的精神,带给人以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红色,是遵义深厚的底色。遵义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虽然海拔不算高,但地貌类型复杂,馒头状、圆锥形的山体手挽手肩并肩。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留下许多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各式建筑和众口相传的红色故事。漫步遵义,总能看到红旗、红军服、红领章、红帽徽、红缨枪等红色符号。

赤水市石堡乡兴农村马滩组有棵“红军树”。这大榕树树龄500多年,因当年红军在树下的大石盘上调整作战方案而得名。红军从长潭子过河后拔了地里的萝卜充饥,过后一个佃户在萝卜田里发现一个包着铜元的旧布包和一张纸条。佃户找人看了纸条才知道,这是红军留下的萝卜钱。我回想一路看到的红军街、红军路、红军巷、红军井、红军桥、红军泉、红军树……仿佛红军从未走远,依然战斗生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在遵义,有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务宣讲员。虽然他们的职业、年龄不同,却自觉自愿做同一件事——讲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故事。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已成为遵义闪亮的文化风景。“红色种子”也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那天,我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遇到一队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列队聆听红军故事、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慷慨宣誓的场面,带给我久久的感动。

我乘坐汽车从遵义城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前往位于习水县的四渡赤水纪念馆。走过一座座桥梁、穿过一条条隧道,车窗外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红色遵义的新貌,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一串串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遵义这片热土。红色遵义,铭刻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也传递着不朽精神激发的永恒感动。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