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心安即是归处》@一半烟火与清欢#读力系列#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 | 2022-05-10 19:58

做真实的自己

“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这是季羡林先生在90多岁时改写的一首打油诗。改写的初衷是谈到老年忧郁症如何治时,季老先生为了其答复不过于简慢而提出的一个想法。短短几行字,道出的不仅是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之方,更是季羡林老先生豁达淡泊的处世之道。

说到季羡林,随便去百度一下,就能看到一大堆头衔: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不仅如此,季羡林先生还曾被赋予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赞誉。但就是这些人人羡慕,并万分乐意加身,甚至苦苦去追求的“桂冠”,却让季羡林先生极为反感。

 

在《心安即是归处》一书中,收录了先生的三篇“辞文”,《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在文中,季羡林先生“坦言”: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 

对于“国宝”桂冠,季羡林先生表示:“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随后又道:“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在文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桂冠。“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或许,这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直秉持的人生信条:真实。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心安即是归处》一书中,共收录了季羡林先生63篇文章。全书分为8个部分,涉及到人生、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以及先生的人生信条等话题。

作家舒乙曾说,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着平民作风的学术大家。他以平常心处世,他尊重所有的人,从来不把自己看得有多厉害。

心安即是归处,心安可得,心安又是最难得。季先生曾说,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或者,尽人事听天命,便是求得一份心安之法吧! 

读《心安即是归处》,在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季老的通透、朴实、纯粹、平淡,一生不为外物所扰,遵从己心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