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丰收季│普安:稻香鱼肥 “丰”景如画
贵州丰收季 秋收时节好“丰”景
眼下,普安县的7万多亩水稻陆续成熟,当地农户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抢晒,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在普安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青山镇,万亩稻田金浪翻滚,稻谷飘香。在范家寨村新田坝区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将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收割入仓,不到二十分钟,便完成一亩地的收割,农机化操作正奏响粮食丰收曲。
范家寨村的农户谭福松告诉记者,过去收割一亩地需要请五个工人,干一天的时间才能收一亩田,成本要500多元,今年用收割机来收只需要200元左右,可以节约一半的成本。
今年,普安县在组织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种植中,把农机与农艺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调整机械参数,提高水稻种植密度,配套科学合理施的肥技术,以增密、调氮、增磷钾为水稻增产的主推技术,提升粮食产量。
稻田里收割机隆隆作响,脱粒、稻秆粉碎一气呵成,粉碎后的稻秆直接还田,既便捷又环保,还能提升土壤肥力,增加生产效益。
据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李俊涛介绍,采用机械化作业能极大减少人工的投入,规范化程度更高,作业效率更高。
今年,普安县农机化生产涉及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种植面积1600多亩,该县通过加大水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种粮一次性补贴和农机补贴发放,为群众购买种粮保险等措施,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高效快捷的农业机械化操作有效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生态立体的综合种养体系,则为群众增收“加码”。在青山镇歹苏村,150亩田地里稻香鱼肥,当地村民一边割稻打谷,一边下田抓鱼,呈现一派热闹繁忙的秋收景象。
去年,歹苏村发展的30亩稻田养鱼实现总产值6万元,有效带动12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今年,歹苏村将稻田养鱼规模扩大到150亩,覆盖带动65户315人。通过实施稻田养鱼,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基础上,农户还能多收一季鱼,推动实现水稻与养鱼产业有机融合,切实让农户实现“粮鱼双丰收”。
据了解,普安县的7万亩水稻将于10月中下旬收割完毕。接下来,该县将积极开展小麦、油菜、马铃薯等秋种工作,夯实明年夏粮增收基础。
普安融媒 记者:刘光兰 陈正党 李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