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念旧,但请一直往前走
很多人说,小时候不理解家里老人为什么攒一屋子的“破烂”,只觉得那是物质不丰富的年代留下的节俭习惯。但某一天却突然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攒下很多看似“没用”的东西——早已穿不进去的衣服,学生时代的文具,无法启动的电子产品,甚至各种购物赠品等。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看似无用,却是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与“没准哪天就用上了”的老一辈人不同,这届年轻人积攒东西的心态可能更加特别。对于一些人而言,一些旧东西的存在是安全感的体现也是记忆的锚点。
像小时候抱习惯的毛绒玩具,沾染着自己熟悉的气味,在它们的环绕下更能安心入眠;小时候妈妈亲手打的毛衣,虽然穿不进去但满溢着家的气息;没法再打开的手机和电脑承载着千禧年的故事;而那些来路各异的小物件,更是一种记忆触发器般的存在,每每看见时,便有记忆被重新激活。被各种各样带着情绪价值的物品所环绕,带给人极大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在他们看来,物品不是物品本身,而是一种情绪价值,是确认自身存在的一部分,也是好好生活的代名词。虽然打扫和搬家的时刻,这些不断积攒的旧物和“情绪物品”也会变成甜蜜的负担,但短暂的不便,远抵不过它们带来的满足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是在单纯地积攒物品,而是主动将自己的记忆和生活扩容。这些不断丰富着生活空间的物品,是来时路留下的足迹,是身为一个人在自己世界上敲下的,虽浅而潦草,但足够重要的印记。
此时,所谓“断舍离”就并非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丢掉这些东西所代表的,那些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无形却又对我们生活有着深刻影响的旧枷锁,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力”。
那是一种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脚踏实地,对当下有足够信心与专注力的力量。当我们拥有这种力量,就能走出自己亲手打造的樊笼,获得崭新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至此,我们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流动着的,更快乐,也更充盈的自己。
向前走,偶尔可以回一下头
FM95.2 《音乐黑白片》
怀旧但不守旧
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