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戴冰“声音的密纹”——记忆中的华语歌手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记忆中的华语歌手1
00:00 / -
记忆中的华语歌手2
00:00 / -
记忆中的华语歌手3
00:00 / -
记忆中的华语歌手4
00:00 / -本期领读者:戴冰 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文学院副院长
没有一段时光能够再回去了,就像一杯葡萄酒再也无法回到一颗葡萄的样子。巡着《声音的密纹》,是青春,是记忆,是旧岁月中的激情。一把吉他、和弦上的音乐,映托着作家戴冰回望的姿势与真情。作家戴冰,想借《声音的密纹》这本书,借音乐这个切口,折射出一座具体的城市,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个体的人,和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本期书籍:《声音的密纹》
写这本书的时候,戴冰说:“最初我只是想写一篇有关吉他的小文,预计两千字。但写着写着,发现两千字概括不了那些经历、那些事件和那些人,于是我把它们分成了若干的小章节——但我还是不满足,觉得只是我一个人说是不够的,只是当下的我在说也是不够的,于是我把一些别人写下的相关的文字,以及我从前写下的相关的文字,都以附录的形式加了进去。”
这本书以音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指向,述说了戴冰与音乐之间的各种故事。既有自己学习各种乐器,比如吉他、二胡、箫、笛子等的小故事和经历,也生动描绘了与音乐有关的各路师友的形象。
戴冰这一代人,喜欢齐秦的很多,在他的印象里,似乎还没有不喜欢的,特别是当年学吉他时,弹唱最多的,都是他的歌。其实齐秦的歌不好唱,调子高,且高得不易觉察,听的时候以为容易,但如唱原调,一开口就知道唱不下去了。
齐秦唱歌,总是处理得既精致又流畅,气息连绵,嗓音里透出一种清冷和孤僻的气质,同时感情又很浓烈——这大约是他之所以那样吸引当年青春少年们的原因吧。
有人说齐秦忧郁,戴冰也有同感。姜育恒号称歌坛的“忧郁王子”,相比齐秦,那其实不是忧郁,是阴沉。
那英因参加八十年代末一次全国性的歌手比赛而一夜成名,记得当时老牌歌手井冈山听了之后,毫不掩饰激赏之情,说“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棒的歌手!”那英声音略带沙哑,套用梨园的说法,属于“云遮月”的嗓子,这在大陆女歌手中不太多见;比起那些亮晶晶的嗓门来,似乎更具个性和表现力。那英、王菲、田震和韩红,四人应该同属当代大陆流行乐坛女歌手的最高层级,相比之下,那英没有田震那样自觉,没有王菲那样新巧,也没有韩红那样沉雄,但却是四人当中最均衡的一个。
王菲唱情歌,大多以冷眼打量,冷语出之,属于情歌世界中凤毛麟角的现实派,这一点很类似言情作家中的亦舒,两者通彻狡狯之余,都透出一股肃杀气、悲凉气。王菲的嗓音其实偏窄,但细节感极好,多数歌曲处理得玲珑微妙,很耐咀嚼。
韩红的细节感可比王菲,而爆发力不输刘欢,能谱能唱,真是难得。听韩红唱歌,有牛刀杀鸡之感,精力弥漫却又深自克制,犹如一个大力士生怕一不小心伤及无辜,反而变得比常人还要谨小慎微一样。但这样一来,有时不免阻碍了真性情的流露,所以长久以来,戴冰总想一闻韩红得意忘形处的一声长吼,想必蔚为壮观。
而童安格的歌有点像铁栅栏上的花纹,华丽,精致,但略嫌匠气,不过易学上口,当年戴冰还是很迷过他一阵子。戴冰在文中写道:“记得某年正谈恋爱,恰听到他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其中一句歌词:‘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印证自家心境,觉得丝丝入扣,简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