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叙谈录|编辑·摆渡人(二)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2-08-09 20:41

他是谁?

1、杨全强绝不承认自己做的全是赔钱书。他有一种散淡的直觉,能够呼应时代的需求,并将之转化成书的销量——不是超级畅销书,但持续多年一直销售。

2、今年,在投资人撤资后,杨全强决定创业,做了独立出版品牌「新行思」,他依然延续着一贯的风格,总是在热闹面前后撤。工作中的进退取舍,他按照李寻欢、乔峰的标准要求自己,拒绝改变形状。

3、但最近几年他开始有些疲倦,他向往窗外那对喜鹊的生活,他开始背《庄子》《诗经》《老子》,渴盼自己写书,他一直在写诗。年轻的时候他背过艾略特的《荒原》,到现在还能背二三十句出来,诗与书,一直陪伴着他。

他在说:一本小说就是一个世界,书对人生是一种标记。

我现在不再像以前,对那么多领域都感兴趣,现在除了文艺理论、艺术史论、西方现代理论,我更多的时间会关注中国原典,比如《二十四史》《左传》《汉书》,这是你血液里的东西。西方理论对我来说是技术,但不是你最内在的东西。我曾经跟一个朋友一起背庄子,觉得把《老子》《庄子》《诗经》背下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诗和远方,慢慢觉得诗可能无所不在,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一本小说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人,有山,有河流,有村庄,而理论更像星空、星系、星座,在闪光。碰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它会燃烧,照亮一些晦暗的区域,就像深水里的一道光线,它可以把偏远地区照亮,它会让我们的视野穿透某些晦暗不明的东西,让世界变得更大。文学和理论、思想都是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大,更多样。

我选择跟这些知识为伴。我愿意花一个月啃《存在与虚无》或者《尤利西斯》,不是说它给你带来多少及时的、切身的愉悦,而是我就愿意去读完,作为中国不管多少个完整阅读过《尤利西斯》或者《追忆似水年华》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然这没有意义,但是对你个人来说它会给你一些东西,一些暗示,就像我跑十公里,跑的时候很累,跑完了就觉得很愉快,觉得完成了一件事情,我做到了,愉悦感来自于我做到了。

书对人生是一种标记。做出版也是一种标记,我知道那年我大概做了哪些书,认识了谁。这种标记实际上是人的生命的节奏感,就跟水面上的航标一样,它能标记一些方向,或者说一些路程。有些人是没有这些标记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标记不一样。但因为书,我的标记是书,做的,读的,它让你不断地去确认自己,确认自己生命一个又一个阶段。

我觉得自己还是一往无前地往前,但这些年突然发现,同行里面去聚会,突然就会被让到上席去,有一种特别的恍惚感,就是不知不觉,已经走得很远了,你的下一辈、下下一辈同行都起来了。自己身上是发生了变化,除了年龄,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你希望很多事情越来越简单,你也尽量简单地去对待这些事情。其他的没什么,跟大部分人也都差不多,从青年到中年,从意气风发到水往低处流。畏惧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再特别想得到什么,也不再特别害怕失去什么。 

他在说:我会想象喜鹊的生活,特别羡慕,希望我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我文学偶像是卡夫卡,喜欢他没什么道理,就像我喜欢李寻欢一样。我三十几岁才读卡夫卡的短篇,一见倾心,写得太好了,太好了。我要成为作家,就想成为写短篇的卡夫卡。他的幽默、荒诞,特别酷、有表现力,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就和卡夫卡完全不一样,卡夫卡是挡不住的力量。

我在南大做了快两百本书,品牌也有了,待下去一定是好的,只会越来越好,可以躺平了,但就是不愿意,到了那一步就必须得离开。2013年我离开南大,去了河南大学出版社做上河卓远,2020年又从上河卓远离开,都是白手起家,都是不断离开自己打造的品牌。

书是需要养的,出版是10年甚至20年的事情,做书赔钱了不叫浪费,突然终止不做了才叫浪费。一个品牌做了好几年,突然停下来,等于前面白做了,我就是可惜,觉得它可以更好,我们本来可以过一种更愉快的出版生活,真的。

几年前,我想离开这一行,找个学校当老师。去试讲过,朋友说,你得求人啊,但我不擅长做这些事情;也想去博物馆做明清绘画研究,但要求年龄低于40,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也想过去图书馆给人借借书,做最简单的事情,然后自己看书、写东西。

我在南京的家,窗户外有棵树,两只喜鹊在树上造巢,可能也有小喜鹊,树叶茂盛的时候,那个巢有种隐逸的感觉,如果从鸟的视角去看待这棵树,是一个很适合隐居的环境。我会想象喜鹊的精神生活,它们安逸的日子,特别羡慕,希望我也能过上这种日子。

如果没有阅读,我就长成另外一个人,可能当个工人,干完活什么也不想,回家开瓶酒,出门在大街上跟其他几个工友蹲在路边抽烟,可能会更快活。我有高中同学在老家开饭馆,没什么不好。关心关心烤鸭,关心关心大蒜、蘸酱、辣椒炒小虾好吃不好吃,很快活。

 

我觉得人生没有阅读,不是一个要紧的事情。如果我整天开出租车,跑外卖,不阅读真没什么,也可以读点言情小说,或者读读海德格尔,这不矛盾,不冲突,没有阅读也没有问题,你在街上看看树木,看看建筑,也很美好。非常美好。

——杨全强

文本参考:《人物》——我和“赔钱书”的漫长战事 作者:翟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