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小科普,一起来学习“新冠趴”
近日,有些人在新冠感染后,去医院反应,会存在胸闷气短的情况,患者家属总会对医生提出疑问:“就诊的时候为什么要趴在床上呢?” “趴着能治病?”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这是医生在建议患者做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对肺部感染患者有益,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也能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肺及气管的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也能得到良好的引流,并且能减少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是一个安全、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患者俯卧位进行的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措施,其机制利用重力作用,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是什么?
俯卧位通气主要应用的指征是ARDS,又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有实变的地方只有少量肺可以进行通气,就是实变和通气的分布不均匀,在仰卧位通气的时候实变的部位无法进行通气,进行体位变换以后由于重力的关系,液体向充气的部位弥散,给予通气以后可以使肺膨胀的部分增加,可以提高通气的效果,减轻缺氧的症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改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为什么俯卧位通气有效?
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侧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通气人血流比例失调。
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引流。
哪些患者可考虑俯卧位通气?
1.所有类型的新冠肺炎患者
2.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
3.顽固性低氧血症对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的患者;
4.清醒俯卧位患者要求处于清醒状态且意识清楚,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且能够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救,且能耐受体位的改变。
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方式
1. 患者取俯卧位,软枕分别垫在头部、前胸部、小腿部,保持功能位
2. 患者双膝跪于床面,大腿与床面保持垂直,双腿与肩同宽,上身前俯,双前臂重叠,头偏向一侧
3. 患者移至床旁一侧并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软枕分别放置在患者的胸腹部、同侧下肢及对侧下肢,让患者保持功能位。
4. 患者端坐于床边,将软枕放在大腿上方,身体前俯,头枕在前臂上,取舒适体位。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安全评估、做好沟通解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管路通畅、加强家庭护理。建议严格执行每项操作,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意外。
1、安全评估:在做俯卧位通气前,要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如脊柱损伤、急性出血、颅内高压等,待确定没有禁忌后,才可进行俯卧位通气;
2、做好沟通解释:医生要提前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说明这项操作的目的、作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恐惧,取得理解和配合;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俯卧位通气的整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还要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瞳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保持管路通畅:在俯卧位通气开始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在转换体位后应及时放开管路,保持畅通。整个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状态,防止意外拔管;
5、加强家庭护理:建议患者在饮食方面,及时补充高热量和高蛋白、高脂肪的营养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鸡蛋、牛奶、瘦肉、白菜、橙子等,还要多补充水分。